5月4日,瀘州市敘永縣金漁灣生態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毛小華獲評敘永縣第三屆農村“十佳青年科技致富標兵”,這個年僅30歲的青年是如何從一個輟學少年變身“養殖大王”的呢,近日,筆者走進馬嶺鎮麥地壩村采訪了這名致富標兵。
毛小華獲敘永縣十佳科技致富標兵
走進毛小華的漁場,到處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毛小華一邊介紹他的漁場一邊給筆者談起了他的故事。
“在辦養殖場之前,我因家境貧寒輟學外出打工,曾經漂泊在廣州、天津等地。因為生活習慣等原因,后來回到瀘州從事了一段時間的計算機組裝及維修工作。”據毛小華介紹,2006年以前,打工的他學習了電工、汽車駕駛、漁業養殖技術等知識,這為他后來的漁業養殖奠定了基礎。“憑借對漁業的愛好,在從事計算機組裝及維修工作期間,我查閱了大量漁業信息,沒想到這競成了我創業致富的本領。”
2006年,年僅22歲的毛小華看準家鄉名優魚的養殖市場,開始了他的名優水產養殖事業。為了創業成功,他將多年的積蓄全部投到了學習養殖技術和建養殖場上,他先后赴四川農業大學西南繼續教育基地、江北特種水產養殖協會、浙江東帆龜鱉養殖專合社等地虛心學習養殖技術、請教養殖方案、交流養殖心得。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的艱苦創業,他終于在2008年成功養殖出黃顙魚、青波魚、胭脂魚、巖原鯉、生態甲魚等名優魚類。
天有不測風云,毛小華的養殖場剛走上正軌時,2008年6月30日,家鄉幾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讓毛小華的漁場在一夜之間坍塌成一片泥濘,價值幾十萬的漁場、各種魚類一夜間化為烏有。“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無法接受這一殘酷的事實、將自己封閉于悲痛的內心里,一度想放棄養殖業。”得知毛小華的困難,親戚朋友紛紛前來幫他走出困境,在當地政府和銀行的支持下,毛小華籌資修補加固了受損漁場,重新開始了他的養殖之路。并于當年把大難逃生的生態甲魚成功繁殖出生態甲魚苗。
2010年,毛小華帶領10余戶養殖戶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并無私的向社員傳授養殖技術,如今已成功帶動了62戶村民參與到水產養殖中。為了起到帶頭作用,他多次前往全國各地學習珍稀魚類養殖技術,隨后他成功的繁殖出仿野生甲魚苗,并采用水位深淺調節養魚技術,有效的降低了甲魚冬季死亡率。今年他又改變了合作社的發展模式,由自己培育風險最高的魚苗到半成品,社員從半成品培育成成品賣出,有效的降低社員的養殖風險,養殖周期和資金回籠壓力。
如今,毛小華的專業合作社養殖水面達550畝,養殖了清波魚、胭脂魚、生態甲魚等各類名優魚,年產生態甲魚苗5萬只,生態甲魚商品6萬斤,其他名優魚5萬斤,年產值達825萬元,成了當地有名的“養殖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