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我省首家大鯢(娃娃魚)院士工作站成立儀式在十堰市茅箭區茅塔鄉王家村湖北王氏大鯢原種場舉行,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院士桂建芳和十堰優秀創業青年王臣斐共同揭牌。
32歲的王臣斐系王家村人,大學畢業后回到家鄉,籌資200余萬元養殖娃娃魚。他組織當地近百戶村民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并建起了原種魚場,繁殖娃娃魚幼苗8萬余尾。王臣斐的大鯢原種場引起桂建芳院士的重視,他先后3次率領專家實地考察,并決定在該地成立我省首家大鯢院士工作站。
11日,桂建芳表示,將培育優良品種,盡早將湖北王氏大鯢繁殖基地打造成國家級良種場。
據統計,近5年來,十堰市放流大鯢苗種1100尾,大鯢存池已逾100萬尾,均按“原生態、類野生”的生態模式馴養繁殖,產值超過5億元。
鏈接
價格“高臺跳水”后換一種思路發展
5年內,從頂峰時的2500元/斤到現在的約100元/斤,娃娃魚價格經“高臺跳水”后“泯然眾人矣”。王臣斐說,娃娃魚養殖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換一種思路理性對待,這個行業也許會重迎春天。
娃娃魚是瀕危珍稀兩棲動物,為我國所特有、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它們對環境相當敏感,稍有不慎就會感染虹彩病毒,甚至導致區域性絕跡。作為土專家,王臣斐等人數年致力于娃娃魚原生態養殖、推廣,既有市場因素驅動,也有源自心底的保護意識。“既然養殖娃娃魚本身難賺錢了,就得想辦法找到最優質、最健康的品種,搞出一個國家級良種場來。”王臣斐下定決心。
不久前剛受到省里重獎的桂建芳院士,聽說王臣斐的基地里引進了來自云南、貴州、四川等8個省的近15個原始品系發娃娃魚后,毅然深入深山,從遺傳學的角度展開科學研究。
9日,桂建芳將兩枚電子芯片植入兩尾成年娃娃魚體中,拉開追蹤研究序幕。“我們力爭培育出優良的大鯢品種,讓市民能夠買得起、吃得起娃娃魚。”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