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我州首家孔雀養殖場--貴德縣山坪臺康源種植養殖合作社。該養殖場的負責人楊永梅說,孔雀可小心啦,很容易受到驚擾,目前時機還不成熟,所以一般很少讓人進圈舍觀賞。
進入孔雀養殖場的圈舍內,只見數百只藍孔雀徜徉其間,或蹲伏在懸空的橫梁上,或休閑覓食,或飛舞嬉戲……楊永梅說開玩笑的說:“你們來的太不巧了,現在這個季節里孔雀毛都掉光了,你們也就看不到孔雀開屏咯”。楊永梅是地道的貴德人,更是朋友眼中的“能人”。她打過工,干過很多種工作,勤勞樸實的她小日子過得一點兒都不比別人差。2012年,她看到國家出臺多項優惠政策扶持林下產業,便也想試試,于是在貴德縣山坪臺流轉承包了500畝荒山荒坡進行試養綿羊,效益并不明顯。
在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楊永梅在山東青島看到他們養殖孔雀的技術已經很成熟,所以就萌發了養殖孔雀的念頭。說干就干,楊永梅從不打無準備之仗。回來后,她輾轉奔波,辦理特種養殖審批手續,經過一番籌備,孔雀養殖基地建起來了,并引進了200只孔雀。她購買多本孔雀養殖技術方面的書籍,放在枕邊和飯桌前,一有空就努力地研讀,并且依靠網絡學習養殖技術,在遇到棘手的問題時,她一遍又一遍地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就這樣邊干邊學,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楊永梅在孔雀養殖方面已小有名氣。“養孔雀經濟效益比較高,一只孔雀能抵得過幾十只雞。”楊永梅介紹說,孔雀食量小、食性雜、不挑食,一只孔雀的飼養成本每天不超過一元錢。在養殖過程中,她專門用玉米、麩皮、豆粕打成顆粒,按時按點進行喂食,偶爾搭配一些青菜、大白菜調劑營養。
當然,孔雀養殖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養殖經驗也在一步步的摸索積累。“當時剛引進藍孔雀時是冬天,因風沙特別大,整個是揚塵天氣。春節期間又放了幾天假,怕外面太冷就把孔雀移到圈里了。由于孔雀被關進圈舍后密度過高,而揚塵天氣使得原本密閉的圈舍通風更差,孔雀因此感染呼吸道疾病,等到發現時已經有17只成品孔雀死亡,還好通過及時治療,才度過了這次危機。”說起那年發生的意外事件,楊永梅懊惱不已。她說,孔雀還有點“嬌氣”,很容易受細菌感染而生病。為了做好預防,她們每天都要清除糞便,打掃衛生。此外,每年還要在孔雀產蛋時要打預防針,平時還得喂驅蟲藥。“藍孔雀既能觀賞,而且其藥用價值也很高,血能解百毒,糞便能治惡瘡……”說起藍孔雀的優點,楊永梅如數家珍,而且經過兩多的的實踐摸索,她對自己的養殖技術越來越有信心。眼下,合作社擁有孔雀養殖棚4個,散養基地1個,藍孔雀數量已增長到600余只。
如今,楊永梅的特色養殖路子越走越寬,孔雀也妝點出了一道美麗的風景。她打算,今后,還將繼續增加孔雀種群數量,發展到2000多只,并且將整個園區打造成貴德縣的生態農業旅游休閑觀光景區,屆時將形成一個集農業種養、家庭農場、休閑娛樂、文化體驗和康體養生等多元一體化的生態農業園,并進一步帶動村里更多的人加入到養殖孔雀的行列當中,把這項“美麗產業”做大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