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節氣一到,意味著天氣漸暖,時不時還有春雷陣陣,小雨霏霏。專家也提醒了,從現在開始我們也要多吃水果滋潤自己,防止春燥。在所有的水果中,梨是首選。隨著氣溫回升,不少候鳥也飛抵南京生兒育女。
南京生態環境好成候鳥遷徙通道成群野鴨來寧
成群野鴨早春忙遷徙南京
據了解,隨著南京這幾年生態大走廊環境不斷提升,吸引了許多“鳥家族”前來南京生兒育女。
市民顧先生介紹,白天江面有幾百只野鴨,要是傍晚還能看見近千只野鴨,十分壯觀。基本上都是頭綠身體深褐色。它們成群結隊,在水中嬉戲游動,時而振翅鳴叫,時而把頭扎進水中覓食,為江面增添了幾多情趣。
下關江面上每當有輪船靠近時,野鴨總是不慌不忙,往旁邊躲躲,讓輪船過去后,依然我行我素,大有我的地盤我做主的味道。
據了解,這群野鴨叫綠頭鴨,為遷徙鳥,因為驚蟄后天氣開始變暖,溫度適合野鴨棲息,它們在早春就急匆匆地飛來南京。隨著長江水質及環境的改善,長江上都會飛來成群的野鴨做客,而且還與江豚和諧相處。而隨著天氣逐漸暖和,不少候鳥都飛回來了。“前天我已在南京長江邊看到了成群大雁,這說明候鳥‘大部隊’即將趕來。”南京野鳥會成員武家敏先生說。而每年這些鳥兒有家燕、野鴨、仙八色鶇、杜鵑、黃鸝、大雁、水雉、白壽帶、藍翡翠、雄鷹、棉鳧等100多種。
南京生態環境好成候鳥遷徙通道成群野鴨來寧
生態環境好成候鳥遷徙通道
據了解,隨著南京這幾年生態大走廊環境不斷提升,長江沿線濕地保護力度加大,尤其是南京浦口綠水灣生態濕地公園、六合龍袍濕地建設和保護,吸引了許多“鳥家族”前來南京生兒育女。長江沿線生態大走廊的環境不斷改善,成了候鳥遷徙的主要通道,同時也吸引了諸多鳥兒長期棲息。羅紋鴨、綠頭鴨、赤麻鴨、黑腹濱鷸(yù)、灰背鶇(dng)、紅嘴鷗、鴛鴦、白琵鷺、赤麻鴨和棉鳧等少見候鳥也飛達南京。
鳥類遷徙目的很明確,為了更好地生存,而隨著南京生態環境不斷適應越來越多的鳥類生存,原本到時間就要飛走的候鳥,越來越多選擇留在南京,甚至長期定居。
南京生態環境好成候鳥遷徙通道成群野鴨來寧
多地驚蟄要吃梨或是農耕文明印記
記者在查閱有關“驚蟄”節氣的資料時,發現我國很多地區都有驚蟄吃梨的習俗,而且還有不同的來源與傳說。
蘇北安徽山西,“吃梨是祈福”——蘇北安徽山西一帶有驚蟄全家吃梨的習俗。據說“梨”與“離”諧音,吃梨是祈求蟲害遠離莊稼,保證全年好收成,也是禱祝全家身體健康,遠離病災。
甘肅、陜西、四川:“吃梨為謀生”:這些地區在早春驚蟄前后,長輩要給兒孫送梨吃,據說提醒小伙子們要早早“離家”,外出闖蕩努力打拼,趁年輕干出一番事業。還有的地區送梨的時候還要塞上一小塊中藥“當歸”,告誡游子“離家勿忘歸”。
不少地區:“梨”“犁”同音,吃梨是提醒到了春耕春種的季節啦!
養生講究吃梨——助益脾氣,令五臟和平,春季萬物復蘇,疾病也到了傳播的季節,吃梨能增強體質抵御病菌的侵襲。
您瞧,這些關于吃梨的傳說,大多帶有農耕時代的印記,也是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呢。
除了吃梨韭菜香椿也吃起來
不管驚蟄吃梨的來源究竟是什么,總之早春吃梨總有好處?,F代中醫養生專家告訴我們:春天伊始,乍暖還寒,吃梨的目的是調理身體。
一方面人的飲食起居應“順肝氣、養脾氣、潤肺燥”,另一方面驚蟄后氣溫回暖明顯,春燥明顯,很多人有口干舌燥、容易咳嗽困倦的感覺。梨性微寒且甘潤,能生津清熱、潤肺止咳、消食除滯,特別適合驚蟄前后食用。家里有寶寶的父母,不妨給小寶貝煮點梨水吧。
除了梨子,這個時節在飲食上也要注重“春夏養陽”,最好多吃能升發陽氣以及明目、養肝、清心、醒腦的食物,如韭菜、菠菜、香椿頭、薺菜、茼蒿、枸杞頭及魚類等等。
相關新聞
新一周,還有兩場冷空氣
伴隨這輪冷空氣的到來將小幅降溫,今日全市最低氣溫跌至2到3,最高13,提請大家注意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物。3月7日~8日,南京最低1~2,最高15,3月9日~10日,南京最高氣溫將迅速回升到19~20——新一輪冷空氣要來的信號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