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由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主辦,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協辦的全球水產養殖論壇在福建福州舉行,政府部門相關代表、國家漁業技術體系及水產養殖業上下游從業者、國際相關機構代表共200余人參會。
全國水產技術推廣總站副站長胡紅浪在論壇上做了《中國現代水產養殖技術模式發展及展望》精彩報告。報告首先闡述了中國水產養殖技術,經歷了建國初期至1977年的探索起步階段、1978-1989年的恢復發展階段、1990-2000年的快速發展階段、2001-2015年的平穩發展階段、2016年至今的轉型升級階段。那么在水產養殖業發展中,主要面臨哪些問題呢?胡紅浪講到:“水產養殖在發展中,出現了一系列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問題,比如空間資源日益緊缺、生態養殖日趨惡化、養殖規模小而分散、比較效益不斷下降……”單一追求高產、依賴資源消耗的技術模式已不能適應現代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大家共同思考的問題。
高效、優質、生態、健康、綠色、安全的現代水產養殖模式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現代水產養殖模式具有集成性、循環性、高效性、可持續性等優勢。胡紅浪重點介紹了現代水產養殖模式主要有七大類型:1.魚菜共生模式;2.稻漁綜合種養模式;3.多營養層次養殖模式;4.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模式;5.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模式;6.多級人工濕地養殖模式;7.集裝箱受控式循環水養殖。
最后胡紅浪提到綠色發展已成為社會共識,今年中央1號文件提出要“推行綠色生產方式,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農業部部署今年工作重點工作時,也將綠色發展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關于水產養殖技術的發展趨勢,胡紅浪提到了三點:1.由單一品種或模式向多品種、綜合種養轉變;2.由簡單粗放向集約化(設施化、精準化、智能化)轉變;3.由高耗能向生態化、綠色化、有機化轉變。并對中國水產養殖模式提出了“以漁治水,以漁養水”、集約高效、生態休閑、旅游觀光等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