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在湖北省潛江市,滿城都飄著“油燜小龍蝦”的味道,正是發源于潛江的這道品牌美食,每年吸引100多萬人到潛江吃小龍蝦,也在全國餐飲界掀起了一陣陣“紅色風暴”。
曾經,比利時國王到湖北來,專門吃了潛江小龍蝦,贊不絕口。今年5月,巴勒斯坦法塔赫干部考察團對潛江在“蝦稻共作”方面取得的成就感到震撼。5月25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在京舉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湖北專題宣介會,約400名外國政黨政要、駐華使節、國際組織和跨國企業駐華代表等嘉賓參會。潛江市委書記黃劍雄在會上將“小龍蝦”作為故事的主角,向國際友人生動講述了“供給側改革”的精彩故事。現場中外嘉賓聽得津津有味,故事特別引起發展中國家代表們的強烈關注。
多年來,8屆龍蝦節,從無到有,潛江現已建成全國唯一的小龍蝦全產業鏈條,綜合產值220億元,“潛江龍蝦”品牌如何屢屢贏得世界喝彩,記者一探究竟。
看種苗,看養殖,世界首創技術發明
潛江市投資3億元建成全國最大的小龍蝦苗種選育繁育中心,在國內乃至世界上首創“五位一體”“五種模式”的小龍蝦人工批量繁育誘導方法、工廠化繁育方法等一批重要技術創新,突破小龍蝦親本同步產卵、批量繁殖、批量供苗等技術難關。每年繁育優質蝦苗30億尾,破解了小龍蝦資源銳減、品種退化、蝦源短缺的產業發展瓶頸。
“人工繁育情況下,70%的小龍蝦能長到30克以上,而自然繁育下,30克以下的小龍蝦超過5成。”湖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高級工程師舒新亞介紹,人工繁育小龍蝦每畝單產可提高30%以上。
潛江始終走在種養技術前沿,在全國率先制定“蝦稻共作”養殖技術規程、種植技術規程,成為全國小龍蝦標準化養殖示范市。
“蝦稻連作”“蝦稻共作”兩大稻田養蝦技術的創新,發源地均是潛江。2013年,潛江推出“蝦稻連作”升級版——“蝦稻共作”模式,減藥減肥達50%以上,種田效益增加數倍,極大調動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潛江市市長龔定榮介紹說,目前,潛江“蝦稻共作”標準化種養基地達到50萬畝,探索出“返租倒包”經營模式,打造了小龍蝦產業扶貧品牌,帶動2萬人脫貧致富。
看加工,看出口,在世界市場擁有一席之地
過去,潛江每年產生廢棄蝦殼5200噸左右,為此,潛江華山水產公司與武漢大學合作研發,投資近5億元,建成甲殼素深加工中心,成功從蝦殼中提煉出氨基葡萄糖鹽酸鹽、殼聚糖、殼寡糖等產品,將小龍蝦蝦殼開發成了保健品。甲殼素出口日韓等國,被制成化妝品等產品,受到國內外消費者熱捧。
潛江堅持用最嚴的標準來保障產品供給質量:嚴格環境標準,全面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嚴格質量標準,大力實施生態放養,建立小龍蝦檢驗檢測中心,健全龍蝦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確保產品安全。嚴格運輸標準,構建采購、運輸、配送全程冷鏈物流體系,建成24小時蝦—稻產品物流圈。
目前,潛江依托全市13家小龍蝦加工企業,其中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家,加工能力30萬噸,整合全市蝦—稻企業,深度開發甲殼素、休閑食品、米制食品等延伸產品。潛江小龍蝦系列產品出口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續12年位居全國第一,被稱為“中國小龍蝦加工出口第一市”,在世界淡水小龍蝦產品市場擁有絕對話語權。
看節會,看品牌,讓全球共享小龍蝦盛宴
“品牌就是競爭力”,潛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潛江小龍蝦的品牌建設,特別注重“潛江龍蝦”“潛江龍蝦節”“潛江油燜大蝦”三個重點品牌的打造。“潛江龍蝦”被授予“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稱號,獲得了“中國小龍蝦之鄉”“中國蝦稻之鄉”的榮譽。潛江小龍蝦相關企業打造了“楚江紅”“蝦鄉稻”等4件中國馳名商標、30件湖北著名商標,“華山”“萊克”兩公司產品可直接進入歐美超市。
從2009年到2017年,潛江已成功舉辦了8屆“中國湖北(潛江)龍蝦節”,讓全國、全球共享龍蝦盛宴。“湖北(潛江)龍蝦節”被授予“中國最具地方特色物產節會”榮譽稱號,潛江先后被評為“中國節慶品牌示范基地”“中國最具魅力節慶城市”。
2013年“潛江油燜大蝦”被中國烹飪協會授予“中國名菜”榮譽稱號。2016年初,潛江市政府實施“萬師千店”工程,依托潛江龍蝦學院,在國內各大城市開設潛江龍蝦餐飲店已近3000家。如今,潛江的小龍蝦早已不滿足于制作“油燜大蝦”了,餐館里小龍蝦的烹飪方法達到30多種,蒜蓉蝦、鹵蝦、姜辣蝦……五花八門,讓食客流連。
目前,潛江小龍蝦買全國賣世界,已成為湖北乃至中部地區小龍蝦交易集散地,年交易小龍蝦30萬噸,其中外地小龍蝦占比近80%。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潛江龍蝦緊跟時代步伐,走上電商之路。近年來,潛江大力推進蝦—稻產品線上銷售,成立湖北小龍蝦交易中心,建成中國蝦谷360,潛江龍蝦每年網銷過5億元。
6月26日,湖北省委副書記、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在湖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上寄語潛江,要與武漢城市圈協同共進,共同繁榮,潛江小龍蝦產業從繁育養殖到精深加工、餐飲消費,再到教育培訓等,已形成比較完整的產業鏈,實現了從產品到產業、從產業到文化的躍升,蝦—稻產業作為潛江優勢特色產業,要進一步培育龍頭企業,提升精深加工品牌經營和轉化增值能力,加強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