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多高灰色的大鳥,撲棱著碩大的翅膀,纖細又長長的脖子上面小小的腦袋,兩只細腿跑起來撲天蓋地一般。這,就是明水縣育林鄉新建村村民姜志文的鴕鳥養殖場里的鴕鳥。
在農村養殖鴕鳥,這可是新鮮的事。
姜志文介紹:“這些年來就想養點啥,想靠養殖業致富,我就想到了特色養殖,這30只非洲鴕鳥是幾個月前特意從北京購進的,每只平均達到5000元。并在那里學到養殖技術,回到家里像寶貝一樣地養著。”
“養殖鴕鳥的效益如何呢?”
“購買雛鳥每只750元,小鳥從出蛋殼到屠宰賣肉,周期10個月,每斤肉市場上賣到50元左右,而且價格居高不下。每只鳥產肉120斤,一只鳥就可以賣出6000元,鳥皮還可賣600元。除去飼料等各種成本,一只鳥可以掙4000元。”姜志文和我們算起了經濟賬。
據了解,姜志文購進成年雄鳥10只、雌鳥20只,打算留作種鳥,明年開春就能產蛋,自己孵化并擴大養殖規模。每只鳥年可產蛋60枚蛋,如果出售商品蛋,每枚蛋3斤左右能賣200元,一只雌鳥僅賣蛋就可以收入1.2萬元,如果進行孵化效益會更大。
“養這鳥可省心了,我們家種的苜蓿草,一天喂3遍就可以,一只鳥一年草料1000元就夠了,而且還不用免疫。”姜志文的兒子在旁邊解釋著。
“撲棱棱”,鴕鳥隔著鐵柵欄為參觀的人們跳起了舞,還不時地用嘴親游人的脖子,一副親昵的樣子。 “雖說養殖鴕鳥的成本高了一點,可是效益還是可觀的。而且,養了鴕鳥還發展了旅游經濟,現在有不少城里人到這里休閑觀鳥呢。我們這草原面積大,可以擴大養殖,有不少村民打算和我共同養殖鴕鳥,共走致富路呢。”姜志文說。而身后的“咕嚕咕嚕”的鳥鳴聲仿佛把姜志文的心聲帶到了云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