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鄉鎮中學教師,到下海創業者,從IT行業跨界到肉牛產業,47歲的朱剛泉一直在跨越。經過8年打拼,朱剛泉把恒都農業集團,打造成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肉牛標準化示范企業,肉牛存欄、屠宰量均居全國第一。
9月26日,“肉牛大王”朱剛泉走上富民興渝貢獻獎的領獎臺。不過,讓朱剛泉最為自豪的還是,在恒都農業集團的帶動下3000余家農戶通過養牛致富。
1990年,朱剛泉從涪陵師專畢業后,回到豐都縣社壇鎮中學擔任生物和英語老師。10年后朱剛泉辭職創業。2009年,朱剛泉再次做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放棄已經步上正軌的IT事業,投入巨資回家鄉搞起了肉牛養殖。
“小時候放牛時,不小心造成耕牛墜山死亡,成為自己永不能忘的記憶。”朱剛泉說,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有深厚的“牛”情結,同時對家鄉豐都也有著深厚的情感,之所以把最初的項目設在豐都,主要是為了回報家鄉父老,希望能夠帶動家鄉的農民致富。
經過8年多的打拼,恒都農業集團已經成為集牧草種植、肉牛養殖、糞污利用、屠宰加工、科技研發為一體的全產業鏈開發企業,建有重慶、河南、內蒙三大核心養殖和屠宰加工基地,肉牛存欄、屠宰量均居全國第一,先后被評為國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和肉牛標準化示范企業,也是重慶市澳洲活牛進口唯一承接企業。
朱剛泉采取“公司+基地+專業合作社+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了周邊3000余家農戶發展肉牛養殖。“不光養牛能增收致富,農戶種植飼草料收入也不少,按每畝地年產牧草6噸多算,一年收入近萬元。”朱剛泉說,在豐都有2300余戶種植飼草1.2萬畝,僅此一項,農民收入就增加上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