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普洱市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恩樂鎮文舊村文蚌村民小組村民何尚坤拿到了入股養豬的收益金4000元,喜笑顏開,他說:“我家本來勞動力就很少,實行這種合作方式很適合我家的情況,一年收益4000元,完全不用擔心銷路問題。”
自打響脫貧攻堅戰以來,恩樂鎮黨委、政府圍繞全縣“4+5+1”特色產業體系、“五個不能丟”產業發展思路,探索發展產業促貧困戶增收的途徑,通過“公司+村集體+貧困戶”資產收益型扶貧模式,與鎮沅農康畜牧科技公司合作,發展生豬養殖產業。全鎮9個村與農康公司簽訂合作協議,農康畜牧科技公司成為有益嘗試和探索養殖合作社的“領路人”。
農康畜牧公司堅持以農戶增收和增加積累為主,建立合理分配機制,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體制。公司根據合作協議,對生豬養殖收益進行分配,每年從生豬銷售收入中拿出148萬元作為收益分成分配到9個村,再由村級分配到貧困戶。通過項目實施,全鎮9個村有了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其中文舊村集體經濟收入每年達9.2萬元。此外,對有自行發展生豬養殖能力和意愿的貧困戶,可與公司合作,購買仔豬、飼料進行養殖,并按每公斤高于市場價0.5元回收。11月14日,農康畜牧公司對生豬養殖收益進行了首次分配,村集體經濟20%(9個村共29.6萬元),貧困戶80%(每戶4000元,共118.4萬元)。
記者了解到,以前養豬戶都是自己購買飼料和養殖,購買飼料時,價格和質量都得不到保障,加之缺乏專業科學的飼養,養豬效益不大好。和企業合作以后,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采取“公司+村集體+貧困戶”的資產收益型扶貧模式,公司按照專業化、技術化、科學化的飼養要求,采取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等方法,充分發揮聯系農戶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明確了企業、村集體、貧困戶的各自利益,打消貧困戶銷售難的顧慮。玻烈村俚薩箐村民小組村民陳登明說:“我是去年入的股,今年自己養豬收益了6000多元,入股分紅收益了4000多元,真是安心養殖、收益很好。”
“對于缺勞力、缺技術的貧困戶,我們也會積極提供技術、管理等支持,與貧困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推動貧困戶脫貧致富。”農康畜牧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陳小剛說。目前,隨著“公司+村集體+貧困戶”收益型扶貧模式的逐漸成熟,合作的優勢也在各個方面顯現出來,主要體現為參與入股的貧困戶能更安心養殖,無需擔心好養難賣問題,一些剩余勞動力也增加了收入。此外,養殖的規模化、專業化起到了示范帶動作用,貧困戶想要脫貧致富的愿望更加強烈,收益也大大提高。鎮沅也把支持專業合作社平穩健康發展作為促進貧困戶增收的重點,唱響支持貧困戶增收主旋律,加快了貧困戶致富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