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晚7點,南京市江寧區谷里街道菜農劉慶玲把地里的菜秧拖回家,盤算著明年再少種兩畝地。離她30公里之外的南京眾彩蔬菜批發市場,當天大白菜批發價達1.8元/斤,創歷史最高。據省調查總隊統計數據,去年12月至今年2月,全省鮮菜價格3個月累計漲幅達六成。3月,菜價更是一路猛漲,不少菜品價格同比翻番。
菜價猛漲推手何在?誰是高菜價的受益者?記者調查,菜籃子越拎越重,買菜人笑不起來,而菜價上揚,種菜人同樣難言樂觀。
賣菜二十年,第一次賣這么貴
這幾天,南京山西路菜場經營戶周淑文的生意不好做。“菜貴,買的人少了。”她說,“我在南京賣菜20多年,第一次賣這么貴的菜。今年菜價比往年都高??招牟?、莧菜一斤4元,茼蒿、波菜一斤5元,今天(5日)菜價比前幾天降了不少,但每斤還是比往年貴1元多。”
南京市商務局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處處長劉智坤介紹,南京每天上市蔬菜約4000噸,其中3000噸在南京眾彩市場交易。南京人消費的蔬菜,不到三成來自市內溧水、六合、棲霞,逾七成來自鎮江句容、安徽滁州、和縣等周邊地區,以及海南、山東、山西、廣東、廣西等地。
5日,眾彩市場大白菜批發價在1.5元至1.8元之間,市場大戶鄧玉花做蔬菜生意近30年。她說,往年大白菜的批發價不會超過1元,今年拿菜的地頭價就接近1元。當天,她賣了150噸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包括山東的大白菜、海南的萵筍、福建的包菜、廣西的圣女果。“今年菜價確實高,但我們也不比往年賺得多,平均下來,賣一斤蔬菜賺3毛錢。旁邊攤位還有虧本的呢。”鄧玉花說,她的菜源多,這一手貨不賺,另一手總要賺點。
“這一輪菜價上漲席卷全國,可謂來勢洶洶。去年12月至今年2月,江蘇鮮菜價格環比連漲3月,環比漲幅分別達21.9%、6.5%和22.9%。”江蘇調查總隊消費價格處處長許家東介紹,近幾個月,鮮菜和豬肉攜手上漲,成為CPI創新高的主要推手。
省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對32種鮮菜進行日常監測。該中心主任陸波分析,菜價猛漲,主要原因還是天氣異常。去年6月至今,江蘇先后經歷暴雨、高溫、寒潮,全省大部分地區外調菜供應量都超過本地菜。蘇州市物價局價格監測中心主任周敏芳說,當地過半鮮菜需從外地調入,物流運輸成本也拉升菜價。另據鄧玉花觀察,今春南京樓市升溫,建筑工地開工比往年早,蔬菜需求量增加。還有大戶儲存菜品應對通脹,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推高菜價。
菜販買房,菜農還是養家糊口
在南京清涼門菜市場,劉慶玲每天中午收拾攤位回家種菜。5日,她賣出300多斤空心菜和小菜秧,毛收入近1000多元。一到上午11點,她就急匆匆趕回家。菜價高,也就是這幾天的事,馬上氣溫上來,本地菜大量上市,菜價就會猛跌。她跟丈夫在谷里承包8畝地,夫妻倆從凌晨5點天不亮,忙到晚上天昏暗,最多的一年,掙了15萬元。今年能不能多賺些,她還說不上來。
在南京市六合區竹鎮,來自云南的李德租了70畝地,種了3年蔬菜。他說,前兩年虧了50多萬元,今年菜價漲了,估計能稍有盈余。六合是南京主要的蔬菜種植基地,但近兩年,越來越多的本地人放棄種菜,將菜地租給外地人種。馬鞍菜農干德發和老伴包下鄰居4畝地種菜,他每天騎電動車到六合城區賣菜,一年才賺3萬多元。干德發感慨,“種菜賺的是辛苦錢,年輕人都不種!”六合區馬鞍街道農副中心技術人員駱遠鳳說,菜農越來越少,種著種著,他們就去打工了。“上建筑工地干活,一天工錢至少150元,不像種菜,有風險,辛苦錢都不一定能賺得回。”
溧水區和鳳鎮也是南京蔬菜種植基地,當地華城蔬菜合作社社長路曉華說,這兩年,常有菜農改行。他認為,菜價不能總是在低價運行,否則今后就沒人種菜了。菜農種波菜,忙碌3個月,一畝地能收800斤-1000斤,土地租金200元,人工采摘費600元,再加上種子、肥料,一畝地成本要2000元。菜價高,地頭價能達2.5元-3元。如果菜價只有兩三元,那菜農只能賣一兩元,肯定虧本啊。他認為,眼下的菜價不是過高了,而是回歸合理的價位。
劉慶玲和李德均認為,是蔬菜銷售的中間環節拉高菜價,菜農不是菜價的最大受益者。劉慶玲說,菜場那些不種菜的菜販,早都買房了,而種菜賣菜的,多數還只是養家糊口。去年起,她每天傍晚收完地里的菜,再開一個小時車,到天印批發市場兌菜。“別人一斤菜加價一兩塊錢,我只加五六毛錢,少賺點,在菜場賣得快。”她說,自家種的菜上市晚,賣不到好價格,販菜賣反而有得賺。她謀劃著等完全熟悉市場后,就販菜賣,不想種菜了。
和縣紅椒,田間6元菜場10元
毗鄰南京的安徽和縣,一年蔬菜銷量110多萬噸,產值達20多億元,全縣五六萬人種蔬菜謀生。和縣蔬菜局副局長柯能忠密切關注菜價動向。他告訴記者,和縣三分之一的蔬菜流向南京。
5日當天,和縣紅辣椒地頭價創新高,達5.8元/斤。和縣種植戶胡俊海承包120畝菜地,當天上午11點,他以每斤5.8元-6元的價格,將剛從地里采摘的2000斤紅椒賣給當地經紀人丁慶飛。丁慶飛以這樣的價格,共收購5000斤紅椒,集中存放并簡單打包;下午3點,來自南京眾彩市場的經銷戶盧蘇剛以每斤代購費0.13元的價格拿下這批辣椒。盧蘇剛說,不管菜價是1元還是10元,經紀人的代購費雷打不變。而這種代購的活,也只有對當地情況非常熟悉的人才干得下來;下午5點,盧蘇剛回到眾彩市場,將每斤紅椒加價0.3元-0.5元,以6.3元-6.5元的價格批發給小批發商。
盧蘇剛和鄧玉花算的賬基本一致。他們介紹,蔬菜經銷戶的成本除菜品本身,還包括:批發市場進場費,一斤7分錢;經紀人代購費、小工裝卸費,一斤一毛多錢;運費,每斤2毛錢左右。眾彩市場經銷戶每斤蔬菜加價5毛左右,賣給南京小批發商,后者再加價5毛到1元賣給菜販子。盧蘇剛說,加價最多的是在最后菜販子這個環節,至少加價1元。紅椒能儲存,加價可以高些,往往賣到家庭主婦手中,一斤紅椒就是9元-10元。
眾彩蔬菜批發市場辦公室主任助理虞國明介紹,市場做過調研,菜販子加價一般不會低于1元/斤。“三尺攤位一天賣菜百來斤,要養活一家人,加價幅度可想而知。”他說,蔬菜銷售鏈條長,中間環節多,沒能做到扁平化,前端種植難以形成規?;搅俗詈蟓h節,更是“提籃小賣”,菜價漲上去便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