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国产99,婷婷国产v国产偷v亚洲高清,蜜桃av在线,一区二区不卡

子站 蔬菜網(wǎng) 水果網(wǎng) 大田網(wǎng) 花木網(wǎng) 茶葉網(wǎng) 藥材網(wǎng) 菌菇網(wǎng) 畜牧網(wǎng) 家禽網(wǎng) 水產網(wǎng) 特養(yǎng)網(wǎng) 種子網(wǎng) 肥料網(wǎng) 農藥網(wǎng) 飼料網(wǎng) 獸藥網(wǎng) 農機網(wǎng) 溫室網(wǎng) 食品網(wǎng) 工藝網(wǎng)

鳳頭姜白絹病及其防治

   日期:2016-07-18     來源:聚農網(wǎng)    作者:jn720.com    瀏覽:119    
生姜屬姜科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鳳頭姜是湖北省來鳳縣農家品種,是聞名全國的十大生姜優(yōu)良品種之一。姜皮黃白色,表面光滑,肉質細嫩,纖維少,香辣味濃,品質優(yōu)良,適于蜜餞加工,每667平方米平均產量1500~2000kg,最高產量可達4000kg。然而,由于姜瘟病的危害,致使姜農損失慘重。2001~2003年,在實施科技扶貧“姜瘟病防治研究”項目過程中,首次發(fā)現(xiàn)了類似姜瘟的生姜白絹病,并研究了姜白絹病病原的生物學特征及防治技術。 

    1 癥狀 

    白絹病主要發(fā)生在鳳頭姜根、莖基部,以莖基部為主。發(fā)病初期,地上莖葉正常,莖基部出現(xiàn)水漬狀褐色病斑,病斑上長有白色菌絲體,并粘結土覆蓋在病斑上。發(fā)病中期,地上葉片開始萎蔫,莖基部大部分變成褐色,表土上出現(xiàn)白色菌絲。發(fā)病后期,地上部分莖葉枯萎,葉片枯黃,表土及莖基病部出現(xiàn)白色→黃色→褐色菜籽狀菌核。此時地下莖病部在病菌分解酶的作用下腐解成褐色纖維,有霉味。一段時間后,少數(shù)姜塊長出少量新莖,但生長勢很弱。生育后期發(fā)病,不表現(xiàn)明顯癥狀,收獲(挖姜)時,可見姜塊布滿白色菌絲。白絹病在生姜全生育期均可染病,尤以7~8月為重。發(fā)病率可高達100%,產量損失一般在30%~40%,嚴重的可達60%~70%。 

    2 病原及生物學特征 

    生姜白絹病病原經鑒定是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無孢目的一種真菌。曾發(fā)現(xiàn)它的有性世代,稱為羅氏阿太菌,是一種擔子菌,但不常見。自然條件下不產生有性世代,無性世代也不產生任何孢子。在生活史中主要靠無性世代產生兩種截然不同的菌絲和菌核。菌絲白色,有分隔,直徑5.5~8.5μm,有明顯締狀連接絲,每節(jié)具兩個細胞核。在產生菌核之前產生較纖細的白色菌絲,直徑為3.0~5.0μm,細胞壁薄,呈纖維狀,平均厚度為0.1~0.3μm,有隔膜,無締狀聯(lián)接,常3~12條平行排列成束;菌絲尖端40~200μm處有活性的酸性水解酶素。此外,可見核、核仁、內質網(wǎng)等。菌絲內的隔膜是典型桶狀隔膜,共5層。病菌是由3~12條平行排列的菌絲束形成,此時菌絲長出側生分支,后再交叉分枝,逐漸變成球形。 

    菌絲有相互吸引的物質存在,并在自身足夠能量下,逐漸形成菌核。菌核初為白色,后逐漸變黃至褐色,直徑為0.5~3mm,外層為較緊密的細胞組成的皮層,內部是薄壁組織。菌核內各細胞均具兩個細胞核,成熟的菌核外皮含可抵抗惡劣環(huán)境的黑色素。 

    3 發(fā)病規(guī)律 

    3.1 發(fā)病規(guī)律 

    侵染循環(huán)病菌的菌絲體和菌核在病殘體或土壤中越冬,大部分分布在1~2cm的表土層中,在土壤2.5cm以下的菌核很少萌發(fā),7cm以下幾乎不萌發(fā)。翌年,當溫度達到20℃以上時,菌核萌發(fā),并隨溫度升高其萌發(fā)速度加快,為下一季的初侵染菌源。病株上的菌絲不斷產生菌核,隨水流、土壤移動等形成再侵染。同時,菌絲也可通過土壤縫隙或土表蔓延,侵染鄰近植株,形成再侵染。 

    3.2 發(fā)病條件 

    ①溫、濕度是影響姜白絹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重要因素。該病菌適宜的繁殖環(huán)境是高溫高濕條件,當氣溫為30~35℃時,加上潮濕環(huán)境,病菌生長速度加快。在6~7月梅雨季節(jié),天氣時晴時雨,極利發(fā)病。 

    ②與茄科及瓜類等白絹病寄主作物連作,帶病種姜,農具耕作,管理不善、排水不暢、封行蔭閉等均有利發(fā)病。 

    4 防治方法 

    4.1 農業(yè)措施 

    選用無病健壯種姜,選用優(yōu)良抗病品種。選擇地勢高燥、排水良好的沙壤田塊種植。與十字花科作物及水稻、蔥蒜輪作,減少病源。 
    作物收獲后,徹底清園,深耕曬垡,結合施用腐熟有機肥;若土壤酸性較高,每667平方米施石灰50~75kg中和酸性,有較好的抑制病害作用;追肥可用硝酸鈣減輕病害;田間發(fā)病,及時拔除病株銷毀,病穴撒石灰,防止再侵染。 

    4.2 生物防治 

    在生姜栽培和病害發(fā)生初期,在土壤中施哈氏木霉生防菌,可減輕發(fā)病。 

    4.3 藥劑防治 

    發(fā)病初期可用下列藥劑噴莖基部及周圍土面:50%代森銨800~1000倍液、36%甲基硫菌靈懸浮劑5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劑50mg/L。
 
打賞
 
更多>同類技術

推薦圖文
推薦技術
點擊排行
網(wǎng)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wǎng)  |  會員服務  |  網(wǎng)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lián)系方式  |  網(wǎng)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wǎng)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guī)舉報
 
主站蜘蛛池模板: 建阳市| 独山县| 卢龙县| 普陀区| 诸暨市| 青州市| 霞浦县| 福鼎市| 涟水县| 库伦旗| 泾源县| 惠东县| 巴东县| 杭锦旗| 招远市| 滦平县| 新乡县| 陆川县| 石景山区| 广宁县| 时尚| 磐安县| 隆安县| 承德县| 海阳市| 扬州市| 太原市| 凌海市| 丹阳市| 巩留县| 常州市| 盖州市| 米脂县| 娱乐| 福泉市| 红原县| 龙山县| 舒兰市| 延长县| 隆回县| 隆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