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一大早,趙金坤就帶著記者上山了。山路難行,在山路上走了大半天,終于在一座山的山腰處,趙金坤發現了幾頭他苦心尋找的牦牛,但是牧民的一番話卻讓他非常失望。
牧民:賣了一次,10月份趕下來賣了一次,現在剩的不多了。
牧民告訴趙金坤,這幾頭牦牛還要為明年的繁育做準備,壓根不打算賣。這讓趙金坤很焦慮,沒有牦牛就加工不出牦牛肉干,在距離香格里拉180公里之外的麗江,有100多家土特產店在等著銷售他的牦牛肉干。
土特產店老板鐘光英:現在都是買他的,應該說是第一名。
土特產店老板郭小英:整個麗江賣牦牛肉的話,他們家是最好的一家。
劉春榮:生意的眼光不錯,你看他在麗江古城這么多個店,一百多個店,搞得相當大。
在麗江,趙金坤的牦牛肉干賣進了100多家土特產店,每天都有很多游客在他的店里品嘗著牦牛肉干,一年的銷售額能達到1000多萬元。趙金坤的牦牛肉干生意能做到今天這個程度,還得從一個出人意料的故事說起。
趙金坤是福建人,自打記事起,他的爺爺就在開金銀店,后來他也做起了金銀生意,十年前就在江西開著兩家金店,年入百萬。
妹夫葉國雄:那個時候蠻羨慕他的,他年輕的時候,大家都蠻羨慕他的。
妻子周芳:附近的人都叫我們金子金子。
朋友宋勇:他是我們心目中的偶像,他說什么都有道理。
可就在2007年,人們發現趙金坤變了。這個曾經讓大家羨慕的金店大哥,三年不見已經破產。更讓親朋好友們情感上難以接受的是,在他們眼里一直形象高大的趙金坤,張嘴第一句話就是要借錢。
趙金坤:我無路可走了。后來吃飯都成問題了。
趙金坤賣黃金一度年入百萬,家底頗豐,怎么能3年折騰到了破產的地步,而隨后一年發生的事更讓大家看不明白,趙金坤靠著從妹夫那里借來的30萬元,竟然一年間還清外債,還買了房子,換了車。在財富的快速得失之間,趙金坤到底經歷了什么呢?
麗江,一年四季吸引著數百萬的游客。2003年3月,趙金坤來麗江旅游,在街上閑轉的時候他注意到了一個現象。
趙金坤:那一天是三八婦女節,我看到人家排隊在買,我問他們這個是干什么的,他說賣牦牛肉的。
牦牛肉干銷售火爆,麗江大街小巷都有的賣。嘗嘗牦牛肉干,買點小特產,在麗江,一家人玩得高高興興。從麗江回到老家,沒幾天的功夫,趙金坤的兒子趙隆鑫發現,父母之間出了問題。
兒子趙隆興:她說我和你爸要分開了,你爸要去做自己的事業去了,就講的很傷心。
終于有一天,趙金坤告訴家人,他在麗江發現牦牛肉干銷售火爆,肯定能賺大錢,他決定不要黃金要牦牛,要關掉江西的金店去云南做牦牛肉干。
趙金坤:我也考慮了,這個牦牛肯定比黃金好,雖然當時我黃金也做得不錯。
趙金坤為什么不要金店轉而去做牦牛肉干呢?原來,在他的內心深處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想法。
趙金坤:辦一個企業,就完全跟我們開專賣店,這是完全兩個概念,做夢都要辦個企業,做個廠,因此我有很大的決心,大家再反對,我都要去做的。
為了打消趙金坤去云南做牦牛肉干的念頭,妻子帶著兒子硬是半年沒有和他見面。可是趙金坤經過一番思考,還是痛下決心,賣掉金店。他的這個決定有人憂愁卻也有人歡喜,一直跟著他打雜的妹夫有了機會,由于趙金坤著急轉讓,兩家金店都讓妹夫低價收購。
妻子周芳:跟著我們干,后來我們店都給了他,他那時候像撿了大便宜。
妹夫葉國雄:他說你來接手我這個店,當時我非常高興,天上掉下來的餡餅,誰不高興。
2004年,不顧家人的反對,趙金坤帶著200多萬元積蓄來到麗江。很快,他把帶來的200多萬用來租地、建廠、招人,牦牛肉干廠很快運轉起來。
在云南,牧民都把牦牛散養,每年農歷四五月份,牦牛就會自己上山覓食,到了農歷八月十五之后才開始陸續下山,所以每年只有這個時候才能收購牦牛。
有了牦牛才是第一步,加工過程也非常關鍵。
牛腿上的肉用來做手撕牛肉干,因為可以拉絲,吃起來更有嚼頭。肚子上的肉用來做牛肉粒,肥瘦均勻。
選肉、燉肉、切條、過油,最后是添加味道,麻辣、五香,再被分裝成不同的包裝就可以上市了。
2004年6月,趙金坤的牦牛肉干上市了。這時候的麗江隨著知名度的提升,游客越來越多,牦牛肉干市場也更加火爆。怎么看,趙金坤都是抓住了一個非常不錯的商機。半年過后,趙金坤的妻子和孩子也來到了麗江,這時她們才發現,事情好像沒有那么簡單。
兒子趙隆金:過來以后,感覺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先家里什么都有,來到麗江,一家人住在一個七、八平方米的地方,而且是很破的。
趙金坤一家五口人,都擠在專賣店2樓的小閣樓里。很快,家人就發現了趙金坤的巨大變化。
趙隆興:我爸在東鄉的時候感覺是比較風光,是個大老板,頭發都是黑色,來到麗江以后操勞比較多,慢慢就有那種白頭發了,看著就顯老了。
而這個時候的趙金坤,再也無法像做黃金生意時那樣意氣風發,趙金坤心里都是苦,但是卻無法跟任何人說。
妻子周芳:他有時候想著這件事情,晚上經常會睡不著覺。
趙金坤:有時候晚上想起來了,自己想起來都對不起這一家人,都會流眼淚,我說該怎么辦。
麗江市場上,牦牛肉干銷售火爆,數百萬的游客,很多都會買牦牛肉干帶走,可等到趙金坤賣起自己的牦牛肉干,很快發現,那么火爆的市場,卻沒有自己什么事。
經銷商徐筱虹:因為他也沒有什么特別的特色,幾乎就是賣不出去。
特產店和超市都有自己的固定貨源,不愿意賣趙金坤的貨,那段時間,趙金坤不得不停下生產線,走在空蕩蕩的車間里,他感到無比的壓力,但這才剛剛開始。
趙金坤:看起來很好做,但是做起來就很難做,我們批給他們,他們都不想要。
趙金坤自己專賣店的零星銷量還不夠運營成本,每個月都要虧損幾萬元錢。一直到2007年4月,趙金坤來到麗江已經快三年了,不僅一分錢都沒有賺到,還把帶來的二百多萬元花光了。三年時間,曾經風光的金店大哥,除了滿頭黑發變白發,別的起色一點沒有。
2007年5月的一天,趙金坤在專賣店里賣貨,一位顧客的話,讓他仿佛看到了生意起死回生的機會。
趙金坤:一個游客提的,有沒有當地特產,有沒有什么特色的特產,我們來本地都要買本地特產,就是購買土特產,就看本地的。到后來我心里就想了一下,我們原來都打云南的,沒有打麗江的,沒有打我們當地的特產。
顧客的話讓趙金坤覺得突然有了方向,也許設計出帶有“麗江特色”的包裝袋,說不定就能讓自己的牦牛肉干賣出去。趙金坤想抓住這個機會,可他發現自己連設計包裝的錢都不夠了。
趙金坤:一分錢,一分錢這樣賺過來的,一下子兩三年全部敗光掉了,都虧掉了。
沒有錢什么想法都不可能實現,為了實現自己的想法,趙金坤不得不找人借錢,但就是在借錢的過程中,賣黃金時風光的趙金坤嘗到了前所未有的委屈。
妹夫葉國雄:他當時給我打了電話,他說想過來玩,他說目前那邊做的不怎么樣。
2007年6月,趙金坤找到了妹夫。妹夫告訴他當初接手的金店已從兩家擴張到了六家,而此時趙金坤卻淪落到了借錢的地步。借錢時,妹夫說的話讓趙金坤至今難忘。
妹夫葉國雄:我說你現在目前做的不怎么樣,就別做了,我在東莞、湖南,我那個時候已經五、六家金店了,那個時候我還是做的不錯的,我就說你繼續回來我們做金店。
趙金坤:他(本來)是跟我的,到后來我現在去求他,他現在做的比我好多了,我現在什么都沒有,他會不會看得起我。
妻子周芳:當時心里特別難受的那種,就是講我們當時條件什么的都比他好得多,現在反過來還要求他幫忙,覺得特別沒有面子的這種。
當年的跟班現在卻反過來要帶著他干,趙金坤心里難受,但他還是硬著頭皮向妹夫借了30萬元錢。
趙金坤:當時我一心一意把這個事情肯定要做好,我相信我自己,我肯定有這個能力,應該會做起來的。
拿到了錢趙金坤趕回麗江,連夜就讓人設計帶有“麗江特色”的包裝袋。其實趙金坤自己心里也沒有十足的把握,但他覺得,麗江市場上的牦牛肉干,還沒有被人打上麗江特產的標簽,他決定用這四個字拼一把。
趙金坤這次的判斷沒有錯,打上了“麗江特色”招牌的牦牛肉干在麗江很受游客歡迎,不僅自己的專賣店賣得好,許多土特產店和超市也來向趙金坤要貨。就是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讓趙金坤的牦牛肉干在經歷了三年時間的低迷后,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特色,打開了銷路而且價格還提高了,一斤牦牛肉干平均能賣到80多元錢。
趙金坤:瞧一瞧看一看麗江特色牦牛肉,免費品嘗。
打開了銷路之后趙金坤乘勝追擊,為了體現出麗江特色,他順勢推出了體驗的活動,這種砸干巴表演和免費品嘗的活動吸引了很多游客,進一步在當地提高了趙金坤牦牛肉干的品牌影響力。
游客:都會帶一些特產,過幾天我們回去的時候也會帶一些。
到2008年5月,趙金坤靠著“麗江特色”的營銷方式,只用一年的時間不僅還清了30萬元的外債,還讓全家從閣樓里搬進了大房子。
趙金坤:他一個傳一個,就這么做熟了。到后來,慢慢把這些原來不賣我們的產品的人,全變為我們的客戶了,一家傳一家,后來我們這些本地的銷量也慢慢起來。
之后五年趙金坤迅速擴張,2013年,麗江的兩大景區,古城古鎮和束河古鎮有100多家土特產店都在銷售趙金坤的牦牛肉干,在麗江古城只要提到牦牛肉干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趙金坤。
2014年,趙金坤考慮到麗江的市場逐漸飽和,而在距麗江180公里外的香格里拉縣近年來游客量逐年攀升,趙金坤想要打開香格里拉的市場。
趙金坤去香格里拉轉了一圈,一下就看中了這家位于進藏必經之路上的特產超市,想要把這里作為自己拓展香格里拉市場的第一站。可是當他進店找負責人聊了聊才發現,想要打入這家特產超市幾乎是不可能。
特產超市經理黃紹春:因為我們這個公司已經開了很多年了,一直有自己的固定的一個供應商,而且我們自己也自己加工一部分牦牛肉,供應商來我們這兒推銷這個牦牛肉的比較多,不是他一家,目前就今年吧,有七八家來跟我們洽談。
看上香格里拉這塊蛋糕的不止趙金坤一個人,云南省內甚至四川的許多牦牛肉品牌都想打入這家特產超市。所以對方根本沒有把趙金坤放在眼里。但是誰也沒想到,趙金坤用一個奇怪的辦法一下子就吸引到了對方,而對這個辦法,當時連趙金坤的兒子都覺得可笑。
趙隆金兒子:我那時候感覺非常搞笑,牛怎么牽到別人商場門口去搞這個東西,有什么用。
趙金坤不僅要牽著牦牛,在他挑選這些牦牛的時候,許多人都覺得找不到他要的牦牛。因為,趙金坤要的不是普通的牦牛,而是白色的牦牛。純白色的牦牛,即便是在許多藏民眼中都是非常少見的品種。
趙金坤:全白的,那時候我也花了不少,那一頭也花了不少錢,但是純白的很難很難的,一般的都是有黑有白的,但是純白的一般很少。
2014年5月1日,趙金坤找到了六頭白色牦牛,他牽著白牦牛又回來了。
還把自己的產品擺在了離特產超市不遠的地方。
這個舉動吸引了不少游客,不僅牦牛肉干賣出去不少還帶動了特產超市其他產品的銷售,這時特產超市的負責人坐不住了。
特產超市經理黃紹春:他牽牦牛來吸引客人,我們也從商場里面的經營方式受到一定的啟發,趙總的經營方式上面,帶動了我們其他的這個商品,營業額的上升。
通過和這家特產超市的合作,趙金坤的牦牛肉干在香格里拉逐漸有了銷路。靠牽牛的辦法,2014年,趙金坤已經和香格里拉縣十幾家這樣的土特產超市進行了合作。
趙金坤:香格里拉市場后來慢慢我們也起來了,開始我們就空白的一個市場,后來慢慢就做起來了。
占據了麗江的市場又打開了香格里拉的銷路,眼看著越來越好的銷量,趙金坤卻變得憂愁起來。
2014年,趙金坤能夠銷售100多噸牦牛肉干,這就相當于600多頭牦牛,隨著產量的增加牦牛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可到了11月底,即便是到了海拔3000多米以上的香格里拉,也很難尋到牦牛的蹤跡。
趙金坤:這個量對我們來說還遠遠不夠。
因為牦牛的數量不多,具有季節性,無法滿足全國市場的銷量。2014年,趙金坤開始收購云南高原黃牛,增加了云南高原黃牛肉干品種。
趙金坤:就是光一個產品,你就一個牦牛肉,因此我們公司又想這個企業要做大,必須要多開發幾個產品出來。市場也不能單一,產品也要多元化生產,你要產品多一點。
趙金坤將高原黃牛肉干大部分銷往外省,而高原黃牛肉的概念很快得到了外省客戶的歡迎,不僅體現了云南的地域特點還為趙金坤解決了的牦牛肉產能不足的問題。
趙金坤:我們黃牛肉,我們這是高原地帶,高原地方,無污染的,它是放養的,跟我們內地不一樣,他們外面的市場,那些經銷商都很認可我們這個產品。
高原黃牛肉干的靈感讓趙金坤意識到,自己的產品想走向全國市場,不僅要打品牌還要多樣化發展。除了繼續發展云南旅游景區的牦牛肉干,趙金坤還將自己的黃牛肉干產品銷往四川、貴州、湖南等地。目前他開始著手進軍餐飲和電商領域,要將自己的產品賣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