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東省政府計劃,《廣東省家禽經營管理辦法》及其配套政策《生鮮家禽加工經營衛生規范》和《廣東省家禽屠宰廠(場)設置指導意見》于今日起正式實施。據悉,另一配套政策《活禽市場建設指南》已于1月1日起實施。
具體政策由地方制定
省食品安全辦公室(以下簡稱食安辦)新聞負責人對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表示,省政府的這些政策只是指導意見,具體細節還需要地方政府制定。省食安辦副主任吳圣明在去年12月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地方政府對于本行政區域內家禽經營管理負總責。他解釋:一是要確定、劃定本市活禽經營限制區具體范圍;二是根據當地實際,確定是否在活禽經營限制區內規劃設置活禽零售市場及具體數量;三是根據當地的情況,包括疾病發病的規律,保障公眾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根據疫病疫情的預測和預警,以及對季節性發病規律的評估,決定本行政區域內的全部或者部分活禽經營市場實行臨時性休市。
據省農業廳回函,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和生鮮上市工作在廣州、深圳和佛山試點后,將于2015年1月15日后在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各地級以上市城區和其他人口密集的地級市城區分階段逐步推進。《廣東省家禽屠宰廠(場)設置指導意見》適用的區域與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和生鮮上市工作推進的區域相一致。區域的范圍由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按照省人民政府有關規定確定,報省人民政府備案,并提前向社會公布。關于補助,省農業廳將積極爭取省財政安排適量的扶持補助資金。以佛山為例,政府對家禽屠宰場按屠宰場規模大小給予補助50-100萬元。
廣州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副主任孫宗光表示,市級的計劃安排也會有,但具體時間還未定。
江村家禽批發市場場長江永泉向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透露,去年12月份就接到上面通知,活禽市場必須改造,建立代宰點。“因為春節,很多民工回家,加上市里具體文件沒下來,可能4月份才會建好。”
“方向是對的,一刀切不可取”
作為直接受影響的家禽業,廣東家禽協會會長陳迎豐接受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們最擔心的是活禽批發市場,關的越多,影響越大。此外,消費者的接受程度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廣東省天農食品有限公司總裁張瑩則說道:“積極支持、積極準備、積極配合。”幾家受訪企業“有些擔憂,雞苗都賣不出去了”,還有部分對此保持緘默,也有一些不關注此事。
張瑩認為活禽市場的減少,雖然會帶來銷售量的下降,但也是塑造品牌的時機。因為對產品安全性的自信,天農將堅持高端品質,打造品牌,并通過電商、商超等多種渠道,抓住機遇。
在廣東溫氏食品集團公司總經理冼卓禮看來,生鮮上市的總體方向沒有錯,但結合到行業內實際,以及消費者消費觀念的改變,不是短時間能解決的。目前,從溫氏收到的反饋來看,各市主城區都還沒出現很大的動作。“這些政策的實施,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會有許多實際的問題,不可能立竿見影,實施和推進的時間不能操之過急,一刀切不可取。作為家禽企業,溫氏會順應形勢,在政府倡導的方向和市民的需求上嘗試。”
“從毛雞轉向光雞和生鮮雞,有些品種的優質雞是不合適的。”冼卓禮對此頗有感觸,在廣佛深試點的時候,溫氏就已建立起自己的屠宰場和品牌店了,并通過發動客戶在這些區域內溝通銷售。溫氏會在品種改良、銷售渠道和銷售方式上改進,以增加產品的競爭力。
英德創業青年養雞合作社理事鄧琳真則談道,政府有政府的難處,農民也有農民的難處。“我們會按政府的要求和標準去執行,但希望政策不要短時間內就執行,要給一個較長的轉型緩沖期。這邊有些養鴨場都停產了,許多養雞戶也不敢養了。政府應多引導下小規模養殖場,為因政策倒閉而生活困難的養戶提供出路。如果每個地區有數個大企業,農民在企業發揮作用,這樣也會互惠互利。”鄧琳真也講了個旅游區養殖戶轉型的例子:去年國慶節期間,清遠地下河游客眾多,當地酒店爆滿,以至于許多游客到當地農戶家就餐。附近很多養殖戶就勢改造成農場,生意很好。“在旅游區,這個也許是一個轉型方向。”
作為廣州市首批家禽試點屠宰企業之一的廣州市江豐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其總經理曾憲軍也認為政府總體方向是對的,“我們企業也會配合,且新的辦法規定可以有光雞,可操作性較強。時過半年,現在,各方抗拒沒有以前那么強烈了。”他告訴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從2013年到現在,已有半數散養戶選擇退出行業。對于堅持下來的散養戶,要有科學的管理、免疫程序、消毒環保等,加強和企業、屠宰場的合作。江豐會借鑒供港雞的經驗,通過屠宰場、企業、政府驗收認可,有檢驗合格證的雞場才會接收屠宰。而對那些生鮮檔主,江豐會統一品牌、運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