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子像韭菜一樣,割了一茬再長一茬,這在長江以南早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在長江以北,曾經是千萬稻農的奢望。如今,光山縣眾森高效農業專業合作社經過4年的試驗和培育,成功種植再生稻。
再生稻第二茬的產量雖然只有第一茬的三分之一,但米質好、附加值高,每公斤大米售價在40元以上,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效益十分可觀。
舊稻根長出新稻株
9月12日,光山縣槲山鄉趙灣村附近的一塊稻田里,兩個農民正在收割過的稻田里撒化肥。
稻田才收割不久,一片狼藉,殘留的稻茬黃黃的。難道農民是在為下一季種植施地肥嗎?正在地里忙碌的農民老陳說:“這是再生稻,割了還會發新苗長稻子。我們這是施肥促進快速生長。”
“你聽說過稻子割了還能長嗎?”
這位農民說:“我已經70多歲了,過去從來沒聽說過,今年算是長了見識。原來稻子也能像韭菜一樣,割了還長。”
在附近的另一塊8月中旬才收割過的稻田里,老稻根上已經長出了綠油油的新苗,個別長得快的已經抽穗。鄉農技站的技術人員走進稻田,隨意找一撮舊稻根清點發了多少新苗,竟然有20多株。他說:“這和剛種植的新稻差不多。”
這位技術人員說,其實,過去種植的水稻割了后也有再發新株的現象,但僅是個別現象,不能形成規模效應和有效產量。如今,這一帶種植的2000多畝再生稻第一茬的產量普遍在每畝1100斤以上,有些甚至比普通水稻的產量還高。第二茬的產量在每畝400斤以上。雖然比第一茬產量低,但米質好,口感好,營養更豐富,米價賣得高,經濟效益特別好。
種植再生稻的領路人
光山縣能成功種植再生稻,與光山人湯福修的努力密切相關。
46歲的湯福修原來在鄭州一家企業做高管,收入豐厚,吃喝不愁。2000年光山縣大旱,讓他頗受刺激,安逸的人生也就此發生了改變。他說:“那一年家鄉顆粒無收,本村的支書也外出打工了。我想村支書都出去打工,普通的農民該怎么生活呀?我勸村支書說不要外出打工了,我回家鄉承包土地辦農場。”
湯福修說到做到,當年就承包了2000畝土地,搞生態農業。哪想到,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干啥賠啥。養鴨子,鴨子沒人要;種紅薯,紅薯爛到地里沒人挖。
靠人不如靠己。2006年湯福修正式辭職,回家鄉搞農業,調整種植結構,改種水果和花木,收益才漸有氣色。但這不是湯福修的目的,他希望能帶動更多的農民、帶動更多回鄉創業者致富。但這個路在哪呢?他把眼光瞄上了再生水稻。
光山縣一帶水多,非常適宜種植水稻。在此之前,農業部門的科研機構也曾在光山縣多地試驗種植再生稻,但均以失敗而告終,此后在當地種植再生稻的念頭也就隨之打消了。
湯福修說:“之前我也沒有聽說過再生稻,但到南方看了后感觸很深,下決心引進到光山縣,造福農民。”
湯福修領頭成立了眾森高效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采取自己做示范、大戶拉動、小戶跟進的策略,逐步引進推廣再生稻。2012年,他引進一個再生稻品種,種了3畝地。但首戰失利,3畝地第二茬才收了500多斤大米。然而失敗中也有令他欣慰的地方:產出的米讓大家嘗了嘗,都說好吃,未來市場前景廣闊。
這提振了湯福修引進種植再生稻的信心。第二年他種了14畝再生稻,第二茬產量達到每畝380多斤。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突破了,湯福修心中樂開了花。但同時他也在反思:為什么再生稻的第二茬沒有達到理想的產量?
產量的高低關鍵在于發出的新株數量。湯福修與技術人員不斷地分析尋找原因,摸索如何施肥促進新株發芽生長、何時往稻田放水更能加速生長等問題,找到了一條適合當地氣候條件的新方法。
2014年,湯福修的合作社種了300多畝再生稻,第一茬產量達到每畝1500斤,遠遠高于當地其他品種的水稻產量;第二茬水稻產量達到每畝360多斤。他說:“去年氣候特別適合早稻生長。到第二茬時,因氣溫偏低,雨水多,導致產量有所下降。”
今年湯福修全面推廣再生稻,合作社共種植再生稻2200多畝。他說:“按照這幾年的再生稻產量來看,目前再生稻在光山縣種植成功。我們曾經種植過8個品種,經過幾年的試驗證明,只有兩個品種適宜在這一區域種植,產量和經濟效益都比較顯著。”
產量多米質好市場熱
湯福修種植再生稻成功,顛覆了當地傳統的水稻種植觀念。
湯福修從合作社成員中挑選了36戶種植再生稻,希望靠榜樣的示范,帶動更多的人種植再生稻致富。
裴仁河是光山縣槲山鄉趙灣村人,總共承包土地400多畝,也是當地的種植大戶。他說:“我種水稻七八年了,過去從來沒聽說過再生稻。一般種一茬水稻后,冬季地就撂荒著。”
在湯福修的鼓勵下,裴仁河今年種了70畝再生稻,取得了大豐收。他樂呵呵地說:“剛種的時候有點害怕,萬一產量低可抓瞎了。沒想到今年第一茬的產量就達到每畝1300多斤,比普通水稻的產量還要高;第二茬如今也是長勢良好。”
呂恩松是最早與湯福修創業辦合作社的5個成員之一,承包有1000多畝土地,今年種再生稻100多畝。他說:“種再生稻我一點都不害怕。老湯試驗種植了那么多年,證明是成功的,還有技術指導,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打藥,什么時候放水,指導的很細致。第二茬產的稻谷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也不用發愁稻米賣不出去。”
目前再生稻第二茬產出的大米口感好,頗受市場歡迎,售價在每斤20元以上,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
產量多米質好市場熱
湯福修種植再生稻成功,顛覆了當地傳統的水稻種植觀念。
湯福修從合作社成員中挑選了36戶種植再生稻,希望靠榜樣的示范,帶動更多的人種植再生稻致富。
裴仁河是光山縣槲山鄉趙灣村人,總共承包土地400多畝,也是當地的種植大戶。他說:“我種水稻七八年了,過去從來沒聽說過再生稻。一般種一茬水稻后,冬季地就撂荒著。”
在湯福修的鼓勵下,裴仁河今年種了70畝再生稻,取得了大豐收。他樂呵呵地說:“剛種的時候有點害怕,萬一產量低可抓瞎了。沒想到今年第一茬的產量就達到每畝1300多斤,比普通水稻的產量還要高;第二茬如今也是長勢良好。”
呂恩松是最早與湯福修創業辦合作社的5個成員之一,承包有1000多畝土地,今年種再生稻100多畝。他說:“種再生稻我一點都不害怕。老湯試驗種植了那么多年,證明是成功的,還有技術指導,什么時候施肥,什么時候打藥,什么時候放水,指導的很細致。第二茬產的稻谷由合作社統一收購銷售,也不用發愁稻米賣不出去。”
目前再生稻第二茬產出的大米口感好,頗受市場歡迎,售價在每斤20元以上,給農民帶來的經濟效益是非常可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