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中的靈芝孢子粉,餐桌上鮮嫩的蘑菇、木耳,不少高品質的食用菌產自營口。搞了26年食用菌栽植的劉志海是內行人,今年5月,他特意從老家吉林來到大石橋市建一鎮黃丫口村,投資約7萬元撐起了靈芝種植大棚。
發展食用菌栽培,營口東部山區優勢在哪?劉志海說,食用菌對氣候條件的要求很高,需要晝夜溫差大。他拿起一株靈芝翻轉到底面對記者說,這是靈芝的底板,金黃的色澤表明品質比較好。而同樣的靈芝如果在山東地區栽培,就要比這個小,而且底板松軟,呈灰白色。同時,建一鎮比吉林的無霜期長,靈芝孢子粉采粉周期長,在吉林采集期是7月中旬到8月末,在建一鎮采集期可從7月中旬延至9月末,多出近一個月的時間。不僅如此,建一鎮柞木資源豐富,而柞木正是食用菌栽培的首選原木料。
劉志海感嘆找對了地方,今年他在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大棚里栽培了1.6萬棒靈芝,產品出口韓國,預計靈芝孢子粉加上靈芝可盈利19萬元。談起明年的打算,劉志海說:“來年我在院子里能扣幾個大棚就扣幾個。”今年,他的基地吸引了岫巖、撫順的客戶前來考察,周邊的一些農戶也有不少人被他的項目所吸引。
山區小環境在栽培食用菌上體現出的優勢,黃丫口村的戰加莊也深有體會。他原來和兩個兄弟在城里開修配廠,去年響應鎮里號召回鄉創業,創辦了金菇食用菌專業合作社,扣了10棟大棚,種了20萬株平菇,也就是俗稱的鮮蘑。
“最愁的是貨不夠賣”,戰加莊說,大石橋地區一天就得1000多公斤,鞍山和海城那邊就供不應求了。詳述起當地優勢,戰加莊說,山區農民大多采用淡水栽培,而且菌棒里沒有鋸末子,多是東部山區常見的玉米芯,長出來的平菇柄短、肉厚,質量好。
目前,營口市東部山區越來越多的農民看到了食用菌產業中蘊藏的商機,一個以建一鎮的黃丫口、廂房和玉隆三個村向周邊輻射的食用菌產業帶正在形成,種植品種也涵蓋了平菇、姬菇、木耳、靈芝等,農民正靠耐心的栽培,讓小小的食用菌撐起了致富的“金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