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然而,近日,央視對廣州市以及山東、河南、河北等地部分散戶菜農使用國家禁用、限用農藥種植蔬菜等有關情況報道后,“菜籃子”內的安全問題引起了大眾的廣泛關注。百萬汝州人們的“菜籃子”內又是否安全?對此,記者展開調查。
散戶菜農多在街頭賣菜 部分市民有擔心
據報道,央視記者對廣州市,以及山東、河南、河北等地蔬菜種植進行多次調查后,發現有部分散戶菜農存在使用國家禁用、限用農藥種植蔬菜等現象。
央視記者在廣州市增城區調查到,為保收成,菜農們使用的農藥多為“呋喃丹”、“克百威”、“甲拌磷”等高毒農藥,還有“毒死蜱”這種已被國家農業部撤銷在蔬菜上登記的中等毒性殺蟲劑,也被散戶菜農們反復用于蔬菜上。當央視記者在廣州市從化區的七星農產品交易市場進行調查時,發現該市場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內卻空無一人。
近日,大河報記者在汝州市區展開走訪調查,道路街頭巷尾也已成為不少散戶菜農銷售蔬菜臨時市場。大多數市民表示對汝州市當地種植的蔬菜放心,但部分市民已經計劃在近期內少買、少吃蔬菜。
在汝州市雙擁路與專業戶街交叉口附近,這里賣菜的攤販從早到晚一直不斷,其中多數攤販是市區周邊的散戶菜農。市民李女士說,幾乎所有的散戶菜農都吃自己種的菜,多年來她和她的家人也沒有因此感到不舒服,所以她對于汝州當地種植的蔬菜還是很放心的。
“看到新聞后,最近我和親戚、同事已經打算少買蔬菜。”市民趙女士說,她知道新聞報道里沒有明確提到汝州,但由于她對汝州市農產品安全監管、農產品質量等方面并不了解,所以仍舊很擔心。
農業局從根源“保駕”汝州“菜籃子”
近日,記者來到汝州市農業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相關負責人表示,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形勢平穩,農產品質量整體安全。
據介紹,汝州市農業局從根源著手,加強對農藥市場的監管,嚴厲查處生產、經營和使用高毒農藥行為,嚴厲查處無證生產、一證多用、套用、冒用農藥登記證和生產許可證等違法行為;清理不合格農藥經營單位特別是村級無證經營和無證流動商販。同時,實行農藥產品備案制度,對各批發商代理的農藥產品實行備案,審查農藥“三證”和樣品,凡不符合條例規定的農藥產品禁止入市,堅決杜絕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
今年以來,汝州市農業局已開展了四次大型農藥打假、農藥質量抽檢監察行動,對監察中發現的大案要案要及時請公安和工商介入;對構成刑事案件的堅決追究刑事責任。截至目前,汝州市農業局共出動執法車輛500余車次,出動執法人員1300余人次,檢查農藥經營網點2000余店,農藥備案280余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