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從菜籃子里闖出了致富路,更將誠信送到千家萬戶。誠信,有時是一種天性,更多的時候是一種責任。他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這,就叫良心。”
本周二,省文明辦舉辦“發(fā)現最美浙江人——浙江好人德行天下”公民道德宣傳日系列活動,我市崇德果蔬專業(yè)合作社黨支部書記范建良參加了該活動電視特別節(jié)目錄制,并獲得省道德建設先進人物稱號。此外,范建良還入圍了2014年中國好人榜,并榮獲第二屆桐鄉(xiāng)市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對我來說,這些榮譽在帶來鼓勵的同時,更多的是鞭策。”范建良說,這兩天他正在種植基地里忙于蘆筍采摘和花菜種植。
1995年,范建良承包了22畝土地,建起了自己的果蔬種植基地,如今,他的基地已達375畝。在自己的基地越做越大的同時,他不忘帶領鄉(xiāng)親一起致富。2005年4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范建良牽頭成立了由101戶種植戶組成的崇德果蔬專業(yè)合作社,并每年組織合作社成員開展誠信創(chuàng)建活動,引導成員爭創(chuàng)信用蔬菜基地、信用菜農、信用經營戶,打造實實在在的“崇德果蔬”品牌。
“種菜就是種良心,我種出來的東西,都是人家吃進肚子里的,所以一定要保證質量。”這是范建良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的想法也得到了合作社其他成員的認同。
為了保證質量,范建良從源頭開始把關,基地里所有果蔬品種都按照無公害標準實施種植:別人用化肥,他用有機肥;別人用農藥治蟲,他用防蟲網、殺蟲燈、高效低毒的生物農藥。太陽能殺蟲燈一盞就要1600元,范建良買了126盞,足足能抵上別人幾年農藥的費用,他還對上市前的所有產品都進行農殘檢測。如此一來,他的生產成本一升再升,但范建良覺得這個投入值得:“這樣消費者才能吃得更安全、更放心。”
他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2005年9月,他的基地獲得省無公害農產品原產地認定,同年11月,桐鄉(xiāng)市將其認定為“綠色蔬菜餐桌工程”綠色蔬菜生產基地。口碑與品牌得到進一步肯定。
“誠信是做人、做生意最基本的準則,你尊重他人了,他人也會尊重你。”范建良告訴記者,自己的產品都是“鮮貨”,行情忽高忽低,采摘下來后必須在短時間內出售,否則只能任其爛掉,因此,與客戶間的相互信任顯得尤為重要。
一次,一批小辣椒送到客戶手上時,客戶反饋說好像有次品,范建良二話不說,開車接了工人立刻趕過去重新挑選、重新包裝,這樣的行為讓客戶非常感動。有時刮風下雨,蔬果采摘速度慢,但為了保證按時交貨(即便客戶同意延遲交貨),范建良往往會連夜采摘。“當客戶有需要時,我一定盡力滿足,所以當我有困難或產品滯銷時,他們二話不說也會幫忙。”他說。
除了成立合作社與村民“抱團”發(fā)展,范建良還創(chuàng)辦了“家庭技校”,以自己的種植基地為活教材,毫無保留地向村民傳授種植經驗。“一開始我們講的都是常規(guī)的知識,接下去我們要增開班次,在種植技術、防治病蟲害等方面講授更專業(yè)、更深層的知識。”
談到對今后合作社發(fā)展的打算,范建良信心滿滿:“眾人拾柴火焰高,通過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銷售,打響‘崇德果蔬’這一品牌。”
信息來源:嘉興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