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紅珠是中藥五味子的昵稱,現在卻成了東岔鎮龍鳳村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名稱。
麥積區東岔鎮龍鳳村地處莽莽秦嶺山脈之中,在小隴山林業實驗局立遠林場的轄區。這里海拔800米至1300米,屬北溫帶氣候,溫暖宜人的氣候讓這里原始林木繁茂生長的同時,也給中藥材的生長提供了獨特的條件。自古至今,整個秦嶺山脈到處都生長著五味子、重樓、豬苓、天麻、柴胡、白芨,是各種中藥材生長的樂園,這里的居民自古就有采集中藥、加工買賣中藥的習慣,如今的交通條件更是今非昔比,310國道、天寶高速、寶蘭客專、東岔至天水,縣鄉公路四通八達,為中藥材的種植加工貿易提供了便利條件。
小紅珠種植專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想依靠這種獨特的優勢資源,讓龍鳳村經營中藥材的傳統在新時代煥發出新光彩,為村民脫貧致富貢獻力量。
合作社主要從事中藥材種植、收購、加工和銷售業務。現在合作社擁有藥材種植面積2000余畝,加工廠與庫房230平米,主要種植本地野生五味子、重樓、豬苓、柴胡、白芨等各種中藥材,年產量4.5萬斤,產值270萬元,純收入60萬元,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有效促進現代高效農業發展。在他們看來,中藥材獨特的色香味、連片大面積的視覺感受和莽莽林區景色交相輝映,也為發展現代觀光農業提供了便利,如能加以挖掘利用,對合作社來說也是一種收益,還能促進當地旅游業發展。
小紅珠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劉存福是龍鳳村的村支記,看上去文質彬彬,是有經歷、有故事、有遠見的人。2003年以前,他就是龍鳳村的村長,從1996年開始,他和班子成員帶領村民建花椒園200多畝,杏園100多畝,自己還辦了采沙廠,可是2002年的一場大雨將廠子毀了,他的生計出現了問題,這使他想到這么一個問題,要想帶領村民致富,自己首先要有致富能力。2003年,他向鄉黨委遞交了辭職申請,他說:“對不起鄉親們了,我打工去了。”
這一去便是10年。10年里,他不停地為了生計而遷徙,山西、杭州、西安都留下過他的足跡。他搞過裝修,也在企業做過管理工作。說起從事中藥材事業的機緣,劉存福說,2012年,他在西安鋼結構公司工作,當時公司給寶雞醫藥公司建樓,醫藥公司經理經常說起為豬苓、重樓等中藥材短缺而苦惱的事,這使他想起了自己家鄉種植中藥材的傳統。在那位經理的鼓勵下,他堅定了種植中藥材的信心,于是他辭職,開始為種植中藥材的事奔波。他去楊凌農業示范區、太白山五味子種植基地、中國天麻研究所考察,還到遼寧考察豬苓種植,學經驗、學管理、看產品,做足了準備工作。2013年4月,承載著他的夢想和鄉親們的致富愿望,小紅珠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了。2014年,全市開展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活動,龍鳳村班子重組,在村支部黨員的一致舉薦下,劉存福又成了支部書記。
劉存福告訴記者,小紅珠合作社采取統一標準、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統一服務的措施,不斷提高工作效率,絕不使用任何化肥農藥,提高草藥品質與安全,與多家藥材公司和制藥公司建立了良好的業務關系,對產品篩選分級后再進行銷售。
談起合作社的未來,劉存福充滿信心地說,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計劃到2020年,合作社將實現豬苓、天麻、重樓、白芨、柴胡等中藥材產值2000萬元的目標。到那時,綠色天然中草藥種植基地的旅游觀光業務也將蓬勃開展,影響力和知名度也會不斷擴大,信息化管理水平將提升到新的高度,農業科技對農業生產的貢獻率會更高。
采訪結束時,記者得知劉存福光榮當選為2015年度麥積區勞動模范,明天要召開表彰會。第二天中午,劉存福在他的微信上發了一張佩戴大紅花接受表彰的照片,下面寫著這樣一句話,“只要付出,總會有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