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多年,慶城縣土橋鄉佛殿灣村45歲的青年農民李海,眼看周圍農村青年個個外出打工賺錢發家致富奔小康,看在眠里,急在心上。因自己上有二老,下有二個每周要接送上初中的兒女,一時半會走不出家門。便謀化在自家走養殖的路子,暗自下定決心,想和在外打工的弟兄們比一下高低,不信三尺男兒在家就沒有出頭之日。便開時盤算,利用家居山區地廣氣候好的優勢,和父親一合計,種了三十多畝苜宿,搞起了投資少見效快,“滾雪球”模式小規模養殖業。
有想法就得干,2013年他把自家的二頭土種黃牛改良配種成早勝棗色牛種,以養母下犢為主,既能犁地搞農業,又能增值優質牛犢,一頭牛犢市場價也在四、五千元左右。目前,除了賣的數十頭外,還養了6頭膘肥體壯的大小不同的純色早勝牛。還把父親以前放養的百來十只土種羊也改良換種,曾多次到寧夏、新疆、環縣等絨山羊基地進行考察,并購回種公絨山羊進行雜交繁殖,經過幾年的雜交改良,現在全部繁殖成雜交絨山羊100多只(每年出售的羊只除外),每年還能產優質羊絨六、七十多公斤左右,產羔羊60只上下;妻子也不使弱,除了幫丈夫種四、五十畝承包地之外,還讓丈夫在外地購回幾十只土烏骨雞,通過近幾年的孵化和繁衍,養小雞買公雞,年平均產土烏骨雞蛋2000余枚左右,購回了孵化器,放開散養的土烏骨雞不添加任何化學飼料,比同類土雞、土蛋高出三分之二左右。且都網售到外地和城市,深受當地群眾羨慕和眼饞。
腦瓜靈活的李海通過這幾年的小規模“滾雪球”式發展模式壯大了自已的家禽家畜,每年到頭經濟收入也十分可觀。從此,李海六十多歲的父親也直起腰桿了,多病母也有了笑聲和話語權,孩子學雜費也不成問題。真是應了句俗語:家合萬事興,黃土變成金。這多年在家種地養殖兩不誤,扶老攜幼家氣和,全家老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擰使,擰成一股繩。一心一意謀發展,家庭養殖投資少,效益好,即省心又省力,更不被在外打工的賺的少。采訪中,李海面帶笑容高興地說:“人不管干啥,一要盯準目標;二要有信念和恒心。我家的’滾雪球‘式小型養殖模式,近幾年,還把我從一個小伙計推到‘總經理’的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