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勁松直接把魚賣給廣東的批發商。這一網就有三千多斤,他從來沒有一下子見過那么多錢。
蕭勁松:那時候最高興就是,旁邊收魚一過秤,就拿到現金。三千斤一氣就是20多萬。20多萬就是兩大捆。兩只手夾兩大捆,中間還放幾萬元。
妻子 張燕婷:每次賣魚我都覺得很高興,就覺得好像我就看到光明這樣子。
第一批筍殼魚賣了近80萬元。一掃十幾年來的壓抑,蕭勁松終于有了揚眉吐氣的感覺。第二批魚他又賺到了300多萬??山酉聛恚麉s魚塘轉讓了,帶著所有的錢跑到了一座沒人居住的小島上。
東莞市洪梅鎮人民政府 副鎮長王慶成:這些支流圍成了一個小島,以前是沒有橋的,沒有橋出去只能坐船。
這就是那個小島,2011年蕭勁松過來的時候,沒水沒電沒路,也沒有一戶人家。到了晚上漆黑一片,蕭勁松告訴記者,在這兒的第一晚,他是睜著眼睛到了天亮。
蕭勁松:說不害怕都是騙人的,是吧。這么大的地方,有什么事情,叫天不應叫地不靈。
沒過兩天,跟著蕭勁松過來的一個工人實在害怕,連工資都不要就跑了。住在這樣簡易的小房子里,蕭勁松獨自守著這座小島。在他眼里,這座小島將會是他財富爆發的下一個起點。
牧牛洲位于珠江和東江的交匯處,這里人煙稀少,遠離工業,河源水源充足,最重要的是,這里也是咸淡水的交匯處。
廣東省東莞市水生動物防疫檢疫站 站長盧偉華:特別適合養筍殼魚,養出來的,特別是雜交出來的這個品類,味道特別鮮美。
東莞市洪梅鎮人民政府 副鎮長王慶成:淡水魚一向價格比較便宜,海魚相對就貴了,筍殼魚雖然是在魚塘里養出來,但其實它也是吃海魚的。
筍殼魚行情走俏,本地人養的又少,蕭勁松知道自己必須趕在別人前面把規模做起來。這里的環境和水源都很適合筍殼魚的生長,而且地處偏僻不用擔心被偷,蕭勁松在這新建了100畝基地,準備大干一場。
蕭勁松站的地方是魚塘的大棚頂上。這樣一個大棚,成本將近四萬元。廣東亞熱帶氣候,很少有人養魚還要蓋棚子的。蕭勁松一出手就是十幾個,還親自帶著工人上手。大棚蓋好鎖扣的時候要走到大棚頂上,這樣的摔摔倒倒蕭勁松不是一兩次。
記者:快回來。
蕭勁松:一定要掌握好平衡,一個一個的,踩在節點上面,創業的時候就是這樣的,一個節點你處理不好,一腳踩空了,你就掉下萬丈深淵。
蓋大棚就是蕭勁松養殖筍殼魚找到的一個節點。
筍殼魚是熱帶魚,因此每年的11月都會集中上市,否則到了冬天魚就全部凍死了。量大了,市場價錢自然也低,有了大棚,筍殼魚就能安全過冬,他的魚就總能等到價高的時候賣。而接下來的一招又讓他每年多增加近百萬的收入。
這是蕭勁松的魚苗繁殖地,人工育苗本沒什么稀奇,但蕭勁松的魚苗,卻有些特別。
蕭勁松:自己繁育的品種,分兩個規格就可以了,一大一小,分揀的時候就很好挑,裝完大的就留小的,不是我們自己繁殖的,可能有三四個規格,分的時候人工又多,又不好分。
筍殼魚會以大吃小,每隔三個月就得這樣人工挑揀分塘。頻繁挑揀影響魚的成活率,規格多了占用的塘面也多,非常浪費水面。蕭勁松孵化的魚苗長得齊整,能讓現有水面達到最大產量。不過對于如何做到這點,他卻閉口不談。
蕭勁松:不保留自己一些技術式的東西,滿街都是的情況下,我就做得不好了。在我這里十年八年的老員工都不知道,都是我自己的。
用冬棚保證魚賣高價,控制魚苗節省成本,2014年蕭勁松的純收入達到了500多萬元。接著,他將養殖面積擴大到300畝,還成立了合作社。規模越做越大,名氣也越來越響,但蕭勁松并不滿足,因為他發現筍殼魚在銷售中還存在一個難題。
張凱是廣東的筍殼魚經銷商。這一網拉上來三千多斤魚。記者發現,張凱只挑中等個兒的魚,大的全都扔到了一邊。
張凱:基本上在市場上是要這種九兩到一斤半的。
記者:一斤半以上的呢?
張凱:量會相對少一點點。賣的價格會少一點。
筍殼魚的消費市場主要在北上廣、江浙滬的星級酒樓,九兩到一斤半之間的規格最受歡迎。超過一斤半的大魚,批發商都不愿要。一個魚塘養上萬斤筍殼魚,不管怎么控制,超過一斤半的魚還是會將近2成的比例。如果賣不出去一個魚塘就得少賺十幾萬,蕭勁松琢磨著,有沒有別的辦法,把這大魚也賣上高價呢?
猜一猜它放在水里多久變顏色
在蕭勁松的基地,正在舉辦一場親子活動。蕭勁松說要給孩子們變個魔術。
美女幫我們計一下時間。
1,2,3
開始了,開始了。
魚還能變顏色,大人也被吸引過來了。
現在還沒到半分鐘,開始變了一半。
到底多久這魚才能完全變成金色呢?
金黃了,可以了,差不多了。
在水里是金色,在空氣里是黑色,來回變換只需要55秒,筍殼魚本地人見得不多,蕭勁松就設計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大伙兒了解筍殼魚。
筍殼魚離開水之后腮會自動張開,它的皮膚也能呼吸,加上不愛動耗氧少,因此離開水后最長能存活70多個小時。蕭勁松設計了這樣的包裝,筍殼魚就能被帶到任何地方了。
蕭勁松:我們這樣從最高的地方過去,從這里2米多下來也沒事,不會死的。拋一下。
消費者:好厲害。是什么的魚剛才說的,魚堅強。
勾起大伙兒的好奇心,蕭勁松趁勢推銷自己的筍殼魚,并且在基地增加了餐飲項目。有的看,有得玩,還有的吃,很多消費者回家的時候都會捎帶上幾條筍殼魚。
消費者 尹麗容:它又沒有水,而且就這樣能活72個小時真的很厲害。
消費者 陳秀麗:海鮮都是冰鮮,冰了之后硬邦邦的,這個很新鮮。
消費者:動來動去超級可愛,太好玩了。
通過這樣的方式,蕭勁松的大魚也賣上了價格。2016年,蕭勁松的銷售額超過2000多萬元,純利潤超過百分之五十。接下來,他的目標是將這里打造成以筍殼魚為亮點的休閑漁業,繼續延續自己7年不虧錢的財富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