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樅陽縣湯溝鎮大新村,村民楊信來種的瓜可不一般,它是被譽為“全身是寶”的瓜蔞。6月21日上午,記者走進了楊信來的瓜蔞種植園。
走進楊信來的瓜蔞種植園,但見瓜架上藤蔓郁郁蔥蔥,一個個青色的瓜兒掛滿枝頭,長勢甚是喜人。瓜架下,楊信來正指導工人在進行修枝。“這就是瓜蔞,再過三個月,這些瓜蔞就成熟了。看這架勢,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指著那圓溜溜的青瓜,楊信來告訴記者,瓜蔞全身都是寶,果實可以入藥,中藥名為栝蔞實,果皮入藥為栝樓皮,果仁入藥則為栝樓仁,果實有潤肺祛痰、利氣寬胸的作用,可以治療咳嗽痰粘、胸悶作痛。瓜蔞根也是一種中藥,又名天花粉,是清熱瀉火類藥物。說到瓜蔞,楊信來的話匣子一下打開了。
在當地,楊信來可謂是種莊稼的能手。2014年村里開始進行土地流轉,他一口氣流轉了300多畝土地,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楊信來告訴記者,剛開始的時候,他還守著自己熟悉的水稻種植,一次偶然機會讓他結識了瓜蔞,立即被這圓溜溜的家伙所吸引。在了解了瓜蔞的種植和市場行情后,楊信來萌發了種植瓜蔞的想法。2016年,適逢樅陽縣舉辦瓜蔞種植培訓班,楊信來便報名參加了培訓,回來后便搞起了瓜蔞種植。“去年我試種了40畝,每畝田收益8000多元,比種水稻的收益大得多。而且,瓜蔞一次種植,可以多年收益,種瓜蔞讓我嘗到了甜頭,找到了一條致富之路。”楊信來告訴記者,在種植瓜蔞的同時,今年他又引進了絲瓜絡種植,一次性就種植了45畝。同時,他還嘗試立體養殖,在瓜蔞園里養起了雞和鵝。“我現在養了200只鵝和400只雞,一年可以養三茬,這一塊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楊信來說,他對自己的創業之路充滿了信心,明年他將擴大瓜蔞和絲瓜絡的種植,并帶動周邊村民參與種植。
楊信來在自己創業致富的同時,還幫扶村里的貧困戶脫貧致富,長年安排10戶貧困戶打工,讓他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他還聯合周邊的種植大戶成立了新蓮莊合作社,帶動更多的村民發家致富。“土地流轉給了我們施展的空間,特色種植讓我走上了創業致富之路。”楊信來笑著對記者說道。
據了解,像楊信來這樣利用土地流轉進行特色種植,走上致富之路的村民,在湯溝鎮還有很多。為了讓更多的村民從土地上解脫出來,提高土地使用效能,2014年,湯溝鎮開始實施土地流轉經營,通過合作社、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的運作模式,加快土地流轉進程,發展壯大特色農業,幫助農民增產增收。截至目前,該鎮已流轉土地近5萬畝,土地流轉率近60%,其中特色種植達1200余畝,大棚蔬菜種植達300余畝。
“抓好土地流轉,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該鎮鎮長吳必含告訴記者,為了加快土地承包經營權適度規模流轉,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該鎮依托土地資源優勢,積極引導鼓勵種植大戶承包經營,因地制宜發展大棚蔬菜、林下經濟、規模養殖等高效特色農業,提升農業規模經營綜合效益,“通過土地流轉,打破了一家一戶‘封閉式’的經營模式,土地逐步轉向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提高了土地的集約化程度,解放了大量農村勞動力,越來越多的農民外出務工,優化了農村勞動力就業結構,促進了農民轉移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