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家禽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黃羽肉雞目前已經占據我國肉雞市場的半壁江山,并且是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產業外延性和發展韌性很強,市場前景曾經被一致看好。但是近年來,受到全行業產能剩、H7N9事件多發、農業供給側改革等政策的影響,黃羽肉雞分散飼養、活禽上市、低水平重復的發展方式遭遇了嚴峻的挑戰。隨著全國范圍內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的推進,冰鮮雞有望成為農貿市場、生鮮超市的日常食品,而黃羽肉雞的市場格局也將發生顯著的變化。
一 遭遇公共衛生事件,冰鮮雞上市步伐加快
我國黃羽肉雞以活雞消費形式為主,這是多年的消費習慣和消費喜好使然在我國冷鮮禽類產品占比依然較小,消費者認知度有限。相關數據顯示,目前冰鮮雞在我國肉雞消費中所占比重還很低,如2013年占肉雞消費總量的2-2.5,占整個禽肉消費總量的1.5-2。對于眾多家庭消費者來說,冰鮮雞還是個新鮮事物。但是,消費習慣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從世界發達國家來看,活禽是不進入零售環節的,市場上銷售的禽類產品,都是經過政府認定的屠宰場宰殺后,以冰鮮品的形式在零售市場出售的,這樣有助于控制人畜共患病的發生、傳播和擴大的風險。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消費方式、購物方式的不斷改變,尤其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購等新業態對大家的消費習慣改變很大,受此影響,禽產品的消費習慣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而近年來人感染H7N9流感事件的發生,使嚴重依賴活禽交易的黃羽肉雞行業遭受慘重的損失,暴露了傳統活禽交易模式的弊端,倒逼產業轉型,客觀上推動了黃羽肉雞冰鮮上市的步伐。當家禽業遭遇公共衛生事件后,全國各地對活禽市場的管制逐漸加強,減少活禽交易,并向冰鮮、凍品、深加工產品上市方向轉型的大趨勢顯而易見。正因如此,國家提出要推行家禽“集中屠宰、冷鏈配送、生鮮上市”工作,其根本目的就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的發生和傳播,保障公眾的健康和公共衛生安全。為此,加強政策引導,轉變消費觀念,降低活禽消費比例,提高冰鮮產品消費比例,大力提倡冰鮮雞消費是大勢所趨。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長期以來由于養殖業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經營管理理念落后,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日趨復雜的疫病侵擾,家禽養殖業近年來經常處于風口浪尖,成為在刀尖上跳舞的高風險行業。因此,從長遠來看,防范“禽賤傷農”、“肉貴傷民”,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家禽產業轉型升級,盡快提升規模養殖水平,大力推動市場由活禽銷售逐步向冰鮮銷售為主轉變,進而促進產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提高養殖收益、保障市場供應、確保產品質量、維護消費安全的目的。
二 破解幾大難題,冰鮮雞產業將大有可為
1 哪些品種適合冰鮮雞上市?
我國現有黃羽肉雞品種大多是為了滿足活雞上市的需求選育的,注重的是皮膚和羽毛顏色、冠型大小、雞腿的長短、粗細、顏色等外觀性狀,對于屠宰指標并不看重。其實,機械屠宰和手工屠宰有著本質區別,它對雞的體型大小、群體整齊度、羽毛成熟度、毛孔粗細和密度、皮膚緊密度和透明度都有一定的要求,如果雞的品種不能滿足這些屠宰指標要求,屠宰后雞的皮膚破損率、產品殘次率過高,會嚴重影響產品質量和經濟效益。鑒于此,必須對現有黃羽肉雞育種方向重新進行分析論證,并不是什么品種都適合冰鮮雞市場需求,育種方向的調整關鍵是要得到消費者認可。推出適合冰鮮雞上市的黃羽肉雞品種,現有的市場格局將被打破,品種繁榮的局面將會改變,由此造成的資源浪費和巨額損失育種企業將如何承受,這是一個現實的問題。此外,培育一個新的家禽品種(品系),短則需要3-5年,長則可能10年以上,急功近利是不會成功的。怎樣培育適合冰鮮雞上市的黃雞品種,需要認真考量。
2 教育消費者的難題如何破解?
冰鮮雞作為一種全新的肉類產品,目前在市場上并沒有被消費者普遍接受,這說明宣傳推廣工作還不到位,其實,與百姓在農貿市場現宰現殺的熱鮮雞相比,冰鮮雞具有安全衛生、質地柔軟、口感細嫩、汁味鮮美、汁液流失少、營養價值高等優點,這些優點如何讓消費者知道并接受,這就需要對消費者進行消費引導和相關專業知識的普及教育。目前,這一工作還很欠缺,因為教育消費者是需要花費大量成本,單個企業很少去做,政府主管部門也沒有專門的機構,行業協會也沒有系統地開展工作,因此一直存在推廣的盲區。只要在保鮮技術和工藝上加大研發力度,突破技術瓶頸,延長產品貨架期,冰鮮雞的市場前景還是很大的。
3 流通過程中產品質量如何保證?
農貿市場銷售的活禽都是消費者現買現宰,然后直接帶回家食用,中間沒有儲存期。冰鮮雞有別于冷凍產品和熟食制品就在于“鮮”字上,而冰鮮雞從加工廠到消費者手中要經過儲藏、運輸與貨架擺放等一系列過程,這些過程中如何確保產品的新鮮度和衛生質量是關鍵。通過保鮮技術確保產品的新鮮度、通過保質技術減少微生物生長和延長產品保質期,把冷鏈物流、保存溫度控制好,就可以保證產品質量,這方面的技術目前并不成熟。一般中小企業實力有限,很難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程冷鏈控制,容易導致雞肉質量不穩定,從而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如果因為管理不善而導致產品質量問題發生,消費者對冰鮮雞產品的認可程度就會下降,很難建立起產品和品牌忠誠度。
4 額外增加的成本誰來買單?
推行冰鮮雞上市,就要規劃建設屠宰加工廠、冷庫等配套設施。首先在選址規劃和土地使用上,地方政府要進行統籌規劃,因為建造這些配套設施用地面積大、用地難問題不是企業能自行解決的。要打造一套肉雞屠宰、冷鏈配送、污水管網系統,廠房建設、設備引進等投資少則需要上千萬元,對于一般的企業來說是無法承受的,完全靠企業投資難度太大,地方政府是否有配套資金還不得而知,即使屠宰線建起來了,運營成本對企業來說也是很大一筆負擔。此外,屠宰廠的選址也很有講究,離市區多遠合適?規模多大?覆蓋多大范圍?物流如何配套?污水怎樣處理?這些都要進行科學的論證,匆匆上馬受得不償失。
5 合理的市場定價機制怎樣建立?
與活禽消費相比,經過屠宰分割上市的冰鮮肉雞,額外增加的屠宰加工成本、冷鏈運輸、產品保存成本無疑會拉高產品的零售價格,這樣必然會打破原有的市場定價體系,在產業鏈不得不進行利潤重新分配的情況下,市場定價最終由誰說了算?是生產企業還是屠宰加工企業?是流通企業、零售終端市場還是消費者?這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因為產業鏈上每個環節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階層,利潤分配格局怎樣建立,會最終左右整個產業的發展前景,而合理的定價體系也不是短期內就能形成的。
6 消費市場的誠信體系如何建立?
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我們市場上提供的完全是種類繁多、質量上乘、價格合理的冰鮮雞產品,消費者哪有理由不歡迎、不接受?問題是我們目前還沒有出臺相應的產品質量標準,也沒有配套的質量監管體系,更重要的是現在整個社會都缺少誠信體系,怎么讓消費者相信我們提供的產品質量上乘、優質優價?誠信體系的建立是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此外,與活雞上市相比,冰鮮雞上市成本增加是必然的,但是要體現出優質優價,如果只是簡單地把增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那他們的選擇理由也很簡單――拒絕購買,因為現在是物質極大豐富的時代,市場上替代品很多,憑什么只在冰鮮雞上做文章呢?
三 品質消費時代,應大力開發引領消費潮流的新品
加大對黃羽肉雞加工產品和加工工藝的研發,是行業升級的重要推手。目前國內市場冷鮮雞產品比例很低,深加工產品幾乎沒有。在這種形勢下,我們需要加大對黃羽肉雞加工產品和加工工藝的研究,從而有效提高黃羽肉雞屠宰上市的比率和產品附加值,最大程度的規避市場風險。此外,由于黃羽肉雞產品的區域性特色一直都是“賣點”所在,在開發新的加工產品和加工工藝的同時,如何繼續保留和應用這種優勢,也是需要攻克的重點。
當雞肉產品由市場短缺走向產品過剩時,消費者就從對數量的追求轉向對產品質量、消費體驗的需求。在品質消費的時代背景下,現有的家禽產品供給體系滿足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的能力相對較差,中低端、大眾化產品過剩,高端、個性化產品供給不足,市場細分給差異化競爭創造了更多的機遇。現在國家提出供給側改革,其核心是推出更能滿足消費需求的好產品,以解決市場供給與需求不匹配問題,黃羽肉雞企業著力開發能夠引領消費需求、市場接受程度高的新產品,相信會給家禽業生產帶來更多的紅利,主動適應形勢發展者將率先搶占價值高地。
四 實施品牌戰略,占據消費市場致高點
冰鮮雞作為一種新的產品形態雖然已經出現了一段時間,而且市場上冰鮮雞種類也很多,但是其市場占有率和知名度都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是行業內缺少耳熟能詳的產品品牌和企業品牌,由于企業加工技術水平不同,造成冰鮮雞品質良莠不齊,容易導致市場混亂,尤其是在產品的獨特性方面顯得十分欠缺。隨著市場競爭加劇烈和技術規范的日趨嚴格,未來冰鮮雞產品的性能將十分接近,消費者對它們進行性能上的區分意義會越來越小。當企業間的競爭在技術、成本、質量、服務等因素上難有大的突破時,品牌便自然而然走上了競爭的前沿。現在國內大型冰鮮雞生產企業如江豐實業、廣東溫氏、天農食品等,雖然有其特定的銷售渠道和銷售半徑,但是,與其它肉食品企業相比,仍然缺少叫得響的品牌,真正做到讓消費者耳熟能詳,短期內還無法實現。只有打造出更多的冰鮮雞品牌,才能提高產業的知名度,從而占據消費市場的致高點。
五 拓寬營銷渠道,實現產業價值再造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營銷渠道越來越體現出極其重要的地位。在市場經濟的早期,商品處于供不應求狀態,生產商由于能為社會提供稀缺的商品而在渠道內處于支配地位。但是,隨著競爭加劇,市場格局不斷變化,導致營銷渠道系統內權力由生產商轉向零售商,零售商逐漸居于舉足輕重的地位。首先,由于零售商處于渠道的最前沿,最能夠接近和直接影響目標市場客戶,因而成為產品流向市場的最重要的終端環節;其次,隨著零售商的集中程度大大提高,零售商的實力日益壯大,他們與供應商討價還價的結構性優勢增強了,生產廠商在整個價值鏈系統中日益處于嚴重不利的地位。這種情況在黃羽肉雞產能逐漸過剩的情況下尤為明顯,由于黃羽肉雞是以活雞和冰鮮雞形式上市,產品貨架期短,在產品集中上市時,如果沒有廣闊的銷售渠道,就會導致產品的嚴重滯銷。在生產廠家對銷售渠道失去掌控和話語權的情況下,借助網絡渠道、電商平臺暢通銷售渠道,是不錯的選擇。2014年“雙十一”當天,清農電商就在網上銷售了857萬只清遠雞,在清農電商的銷售模式下,雞還在蛋殼里,但雞已經通過網上訂單賣出去了,之后要做的事情就是把雞養大,并在訂單要求的時間里送到終端消費者手中。只有進行銷售渠道的創新與拓展,才能實現黃羽肉雞產業的價值再造。
六 發展慢速型黃羽肉雞,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在黃羽肉雞品種不斷繁榮的當下,由于片面追求生長速度和生產性能,導致快速型黃羽肉雞的產品獨特性缺乏,在差異化市場競爭中沒有優勢,傳統的毛色、體型等外貌特征在消費者選購的過程中往往成為重要考慮因素,屠宰之后,原本能代表品種優勢的外貿特征將變得不重要,自身價值也無法得到更好的體現,這與黃羽肉雞產業的特點似乎相悖。就在我們為提高肉雞的生長速度而潛心研究時,國外肉雞生產理念已經開始悄悄發生變化,一些顧客在尋求愿意減緩雞只生長速度的生產商,大型餐飲集團也斷定他們的顧客愿意為高價的、生長更為緩慢的雞買單,而世界三大肉雞育種公司安偉捷、哈伯德和科寶均表示,盡管這部分肉雞所占的市場份額還相當有限,如果消費者選擇向慢生長肉雞轉變,他們都會將慢生長肉雞品種的遺傳資源準備到位,可見其反應速度之快。在活禽上市日益受限、冰鮮雞產業加速發展的情況下,最能代表黃雞特點的慢速型黃羽肉雞,有望迎來廣闊產景。面對未來,慢速型黃羽肉雞應堅持“高成本、高售價”的生產、銷售方式,延長出欄周期,這種做法看似背離了市場主流,但是卻有其存在的理由,因為產品在終端市場上的消費體驗是獨特的,增加的成本可以通過特殊的銷售渠道和市場售價來彌補,這也是市場差異化競爭的重要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