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同伴徒手接過一個墜樓小孩的“托舉哥”李順輝上過央視新聞聯播,當選過全國法治新聞人物。李順輝是咸豐縣人,2013年,他在浙江寧波務工時徒手接住從5樓墜落的2歲女童。現在,他回到恩施,開啟創業模式,和妻子史習林在建始縣官店鎮的深山里當起了羊倌。他還把山羊供給給周邊群眾飼養,幫助他們走上致富道路。
李順輝說,以前獲得了很多榮譽,但那只能代表過去。現在,我回鄉創業,看準的是家鄉天然的生態環境,在大山深處開展生態養殖,生產天然的羊肉產品,讓“施州牧人”的品牌走出恩施走向世界。
通過一年多的發展,李順輝的合作社以品質為核心的羊肉制品逐步打開了市場的大門,江浙一帶的訂單紛至沓來。
4年前務工時徒手接住墜樓女童
2013年6月20日,湖北省十堰市2歲半的小女孩琪琪前往浙江省寧海縣探親時,睡著后被父母單獨留在5樓的出租房內,睡醒了找不到父母,她便爬到5樓的窗臺上,繼而不小心墜落。幸運的是,快遞哥李順輝發現后趕緊喊來工友同時伸手將其接住,琪琪這才安然無恙。
李順輝上班所在的順豐速運寧海分公司的辦公點,就在琪琪家對面的一樓。當日上午11時許,正在工作的他聽到外面傳來小女孩凄厲的哭聲,他跑出去一看,不由驚出一身冷汗:一個小女孩雙腿朝外坐在對面一幢樓5樓的窗臺上。“快,快出來!”李順輝大叫起來,公司其余7名員工都跑了出來。這時,孩子掉了下來,他們8人下意識地全迎上去伸出手將小女孩接住。
此事發生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德國《圖片報》、法國《地鐵報》、新加坡《聯合早報》等多家國內外媒體報道了他們的故事,還用許多生動的比喻來贊美他們的壯舉。李順輝等人也因此獲得不同層級的多種榮譽。
回到家鄉大山深處創業當羊倌
建始縣官店鎮竹園村地理位置極為偏僻。記者所乘坐的車輛行駛在泥巴路上,一路顛簸。沿著山路蜿蜒而行,滿眼都是層林盡染,各種顏色妝點著這個美麗的大山。
幾小時后,一個偌大的生態農場出現在記者眼前,“咩咩”的羊叫聲響徹山谷。李順輝的妻子史習林站在山路邊等候著。
“今天是好日子,久違的陽光在海拔1800米的高山上分外珍貴。“史習林笑著說。
山羊不停的在羊圈里呼喚著,母羊剛生產下來10多只小山羊邊在屋外曬著太陽,邊不停地叫著。“不用擔心,它們是在叫媽媽,和孩子一樣。”史習林打趣說。
李順輝顧不得和妻子說話,急忙走進羊圈。“這些山羊是我們創業的全部,我們的山羊全部是散養的,吃的是青草,呼吸的是新鮮空氣,喝的是山泉水,每天還到山里跑步,這樣的羊肉質量肯定是最好的。”李順輝說。
近年來,竹園村大部分青年外出務工,田地幾近荒蕪,廣闊的山地也無人問津。李順輝和史習林尋思,建始縣正大力培育本地特色農產品的發展,土特產在外暢銷。其中,官店山羊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深受消費者喜愛,銷售價格每公斤60多元,市場供不應求,是一個絕佳的發展良機。
2014年,李順輝和史習林投入80多萬元建廠房、購設備、購羊種,完善廠房醫務室、草料室,成立了建始縣施州牧人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考察回來,李順輝和史習林還將鄉親們召集起來,拉家常,談想法,商討自繁自養,規模化養殖山羊,專業合作社10余戶農戶形成了產業鏈,對接互聯網電商平臺,既實現了抱團銷售,也帶動了部分人就業。
“在外打工始終有種感覺飄在外地,回到家鄉,每一寸土地都感覺有親人的味道。”李順輝感慨地說。
把“施州牧人”做成知名品牌
下午2點,李順輝和史習林帶著200多只山羊行走在大山里,山羊悠閑地尋找食物。李順輝拿著羊鞭,不停地吆喝,呼喚跑遠的山羊。這一趟,要到6公里外的草場上去放羊。
山羊一旦出現疫情,損失不可想象。李順輝夫妻兩人一起自費學習山羊疫病防治等技術,向專家請教,在最短的時間里學會了養殖技術和疫情防治技術,保證了引進山羊的成活率。
為打開銷售市場,擴大產品知名度,他們通過互聯網平臺發布企業信息、養殖過程、生態放養信息,還通過網絡平臺聽取客戶需求和建議。史習林說,創業是艱辛的,但同時也充滿了機遇,在商場的沉浮中,她認識到客戶的需求就是企業的生存之道。
經過1年的不懈努力,多元化的市場營銷基本成型。合作社接受季節化散單客戶訂購,市場客戶合同訂單訂購,農家樂烤全羊訂單;“互聯網+”營銷包括微信營銷公眾號(施州牧人農業)推廣、電商平臺下單選擇訂購。承接戶外烤全羊業務,順豐優選航空生鮮配送,土家臘味特產研制等。
目前,夫妻倆已將市場開發到重慶、武漢、深圳、上海等地,多家企業指定采用合作社的羊肉產品。目前,合作社的羊肉還銷往州城五六家酒店。
談及未來的銷售前景,李順輝說,他將以生態綠色健康食品全過程管控、專業技術為支撐,以良好信譽和優質服務感動客戶,將企業做大做強,將“施州牧人”做成一個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