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來到蓋州市鴻雁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張洪艷家的菜棚里,見到她正在這里給菜農講授種菜知識。
今年33歲的張洪艷出生在一個菜農家庭,受父母的影響,從小“種菜”就是她最大的夢想。
“種菜講科學、賣菜也要講良心,決不讓一口不安全的菜走向餐桌”。在張洪艷眼里,種菜的人,講的不僅是技術,還是個良心活,要有誠信,不能以次充好,否則就是害人。
在張洪艷的合作社基地里,隨便摘下一根黃瓜,連洗都不用洗就可以盡管吃。張洪艷對蔬菜質量安全的要求,已經到了苛刻的程度。
張洪艷告訴記者,這里的蔬菜從生產、加工到上市,整個過程絕對禁止使用農藥、化肥、激素、轉基因等人工合成物質,所以這里的蔬菜不用清洗,擦擦土就可以直接吃。
“我們不怕吃苦、不服輸,看準了的事一定要干出個名堂來”。貧困之苦,讓夫婦二人產生了一股強烈的脫貧致富的愿望。10多年來開始嘗試種植拱棚蔬菜。多少個日日夜夜,他們在苦苦地摸索,在自家的承包地里一遍遍搞試驗,失敗了從頭再來;充分挖掘了因地制宜在農業種植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氣候環境資源和生產條件優勢,探索出了特色農業化的新經驗。長期的實踐使他們逐漸成為一名大棚蔬菜種植“土專家”。
為解決人力資源和技術含金量問題,特別是規避來自于種植方面的風險等根本問題,張洪艷每年至少要多次參加種植技術、訂單服務、信息支持、農資采購等方面的農交會和銜接,通過技術培訓等方式,“走出去,請進來”,為聯系蔬菜訂單和外地市場,做好銷售文章。
“40多畝的蔬菜大棚,能有這樣的規模,得益于有渠路暢通、田塊規則、連片集中。”張洪艷如是說。
每天清晨,蓋州市鴻雁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基地都會按時開出蔬菜專用運輸車,往返于各蔬菜直營店,銷售基地自產的西紅柿、黃瓜、青蘿卜、白菜等有機蔬菜,廣泛受到市民的好評與歡迎。
這里蔬菜種植的品種非常齊全。西芹、胡瓜、黃瓜、西紅柿、辣椒、豆角……所有蔬菜種植均采用有機肥,不使用任何農藥,均采用自然生長法,保證蔬菜都是安全、優質、新鮮、綠色、健康的有機綠色蔬菜很受市場青睞,成為了大連、我市周邊等個大農貿市場的搶手貨。
據了解,種植基地園區共種植“地依”香瓜面積8畝,總產量40000斤左右。“地依”香瓜采用酵素和牛奶灌溉,蜜蜂自然授粉,屬有機綠色食品,每斤售價2.5-3元,5月中旬即將上市。
農工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由于規模逐漸擴大、蔬菜生產季節性強,勞動力不夠時,張洪艷將用工轉向本地農村剩余勞動力,雇傭了多名本地農工從事大棚蔬菜種植、管理等工作,每名農工每年因此增收1萬元。
“要富,大家一起富。我一直都有這種想法,都是鄉里鄉親的,我一個人富了遠不及大家一起富有意義。”看著如今規模頗大的蔬菜產業,張洪艷言語間流露出難掩的高興之情。
幾年前,張洪艷利用多年積累的蔬菜販銷經驗和建立的販銷網絡,2016年10月成立了蓋州市鴻雁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張洪艷還告訴記者,為進一步拓寬市場,讓廣大市民吃到健康可口的有機蔬菜,基地不斷擴大建設規模,增強帶動能力,滿足更多市民的需求,成功注冊了“門莫洛”商標,打響了產業品牌和區域品牌,提升了農產品檔次。
“碰見村民、好朋友,我都給他們說,種大棚菜挺好,苦輕、不受勞累,收入要比種大田強多了。村民們聽我這么說心動了,慢慢地種大棚的人也越來越多了。”在張洪艷的帶動下,村子里種菜的人多了起來,大家一起種菜,一起賣菜,菜農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
綠色的黃瓜、白色的花菜、紅色的番茄……蔬菜基地里花花綠綠的蔬果,就像一道道靚麗的彩虹灑落在田間。談到現在的幸福生活,村民們對張洪艷贊不絕口,是“張菜花”把他們的生活改變了。
“每個人都有夢想,我的夢想就是種菜,把菜的品質種得更好一點,從綠色蔬菜種成有機蔬菜,讓老百姓的菜籃子越來越豐富,也讓我們菜農的兜子越來越鼓。”對于未來,“菜花”張洪艷有更高的期待。筆者想到,也許正是張洪艷用她那一雙質樸的手和一顆感恩的心,為門莫洛村人“織”出了“彩虹”般充滿希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