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建卡貧困戶到當地小有名氣的“野豬養殖大戶”,現年51歲的重慶市黔江區金洞鄉大埡村村民何順昌,在金洞鄉黨委政府的幫扶下,積極探索脫貧之路,在村內第一個養起了“二代野豬”,通過特色養殖走上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據了解,野豬有著極大的經濟效益和廣闊的開發前景。何順昌正是看中了“二代野豬”的市場“錢”景,通過自學以及當地畜牧獸醫站技術人員的幫助,很快掌握了養殖技術,現在養殖規模已經達到存欄400余頭。
何順昌養殖的“二代野豬”。
看到何順昌養殖“二代野豬”實現了脫貧致富奔小康,不少村民也打起了養殖“二代野豬”的念頭,何順昌便帶著他們一起干,免費給他們傳授養殖技術。
“今年,出欄二代野豬豬仔80余只,出欄二代野豬100余頭,豬仔價格在每只800元,成年二代野豬價格每公斤60元,今年實現年產值約40余萬元,成功實現了“脫貧摘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何順昌高興地介紹,下一步他將帶領父老鄉親們一起養殖“二代野豬”,通過合作社,采用集中規模養殖與農戶分散養殖相結合的方式,逐漸做大做強,走“繁、養、銷”一體化道路,不斷拓展市場,幫助鄉親們早日致富。
“如今,大埡村有8戶貧困戶找到我,準備跟著我辦專業合作社,一起創業致富。”何順昌說。
“看到‘二代野豬’市場前景這么好,我們幾個覺得和他一起辦合作社,一定能夠打開一條長效致富的渠道。”金洞鄉大埡村村民劉建平面帶笑容,信心滿滿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