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地區現貨價格如下:江蘇地區特一粉批發價1.76~1.78元/斤,較上周持平;安徽地區特一粉批發價1.75~1.76元/斤,上漲0.005元/斤;河南地區特一粉批發價1.64~1.66元/斤,上漲0.005元/斤;山東地區特一粉批發價1.62~1.64元/斤,上漲0.01元/斤;河北地區特一粉批發價1.62~1.63元/斤,持平。
市場熱情尚未減退
進入9月份之后,小麥收購正式步入了收尾階段。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收尾階段市場熱情絲毫沒有減退。貿易商和面粉加工企業等主要終端需求企業在經過階段性觀望之后,均意識到了今年小麥減產以及質量下降將會使得未來小麥市場可供流通的糧源同比大幅減少,收購積極性高漲。相比于政策糧來說,當下麥價雖處上升通道,仍有價格優勢。
各地的現貨價格如下:河北地區容重780g/l以上新麥收購價1.20~1.23元/斤;山東地區容重780g/l以上新麥收購價1.20~1.25元/斤;河南北部地區容重780g/l以上新麥收購價1.18~1.22元/斤,河南南部地區容重770g/l以上新麥收購價1.15~1.17元/斤;安徽、江蘇地區新麥收購價1.14~1.16元/斤,容重從750~770g/l不等。
從當下的小麥收購成本來看,到了第四季度,其出庫價格勢必會超過年初高點,到了年底需求高峰到來之時,麥價很可能再創新高。
本周,全國各地麩皮價格漲跌不一,以黃河為界,南跌北漲,價差進一步縮小。部分地區的現貨價格如下:河北地區出廠價0.57~0.59元/斤,比上周上漲0.02元/斤;山東地區出廠價0.57~0.60元/斤,上漲0.02元/斤;河南地區出廠價0.65~0.67元/斤,下跌0.005元/斤;安徽地區出廠價0.65~0.55元/斤,下跌0.01元/斤;江蘇地區出廠價0.65~0.66元/斤,下跌0.01元/斤。
需求方的兩個選擇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新麥市場除了江蘇等部分地區因小麥超標嚴重質量較差無人問津之外,河北、山東以及河南大部分地區的新麥糧源平均不到兩成,而這部分糧源有很大比例是糧農計劃在春節期間出售,短期內無法流入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包括面粉加工企業的需求終端以及貿易商都在四處“找糧”,需求高質量糧源以備戰年底的需求高峰。除新季小麥之外,現在可供需求方選擇的無外乎兩個方案:政策糧和進口小麥。
首先,本周政策糧拍賣雖然擺脫了“零”成交的尷尬事實,但是2100噸、0.08%的成交數據可以說與零成交基本無異。主要原因還是底價較高,成交均價在2500元/噸左右,加上出庫費用等等,整體采購成本要高于新麥價格。因此,在新麥收購期間,政策糧拍賣一直處于無人問津的狀態。
不過,此種局面有望在“國慶節”過后開始好轉,屆時市場上的流通糧源會更加緊張,如果小麥的出庫價格一旦接近甚至超過拍賣的成本價格,其成交率勢必會跟往年同期一樣,在年底用糧高峰期來臨之前逐步回暖。不過,就當下的小麥現貨市場而言,短期內政策糧依然不是很好的糧源補充點。
其次,近期美盤小麥(CBOT)連續受挫,屢創新低,進口小麥完稅成本價創下年內低點,價格優勢使進口小麥再被關注。尤其對于進口資源較為豐富的南方港口而言,其周邊地區在此期間選擇進口小麥作為補充不失為上策。筆者認為,在美國麥價屢創新低等因素的作用下,未來進口小麥數量很有可能明顯增長,其成交價格也將在需求的支撐下觸底反彈。不過,小麥每年的非國有企業配額占比只有10%,也就是只有96萬噸可以被非國企所購買,這一點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進口數量的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