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底春節結束之后,國內強麥期價再次迎來一波增倉放量上漲,其中1705合約最高達到3186元/噸,進入三月份之后,小麥價格略有下滑,但相比同期其他農產品小麥表現頗為強勁,縱觀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當前市場缺糧,而且缺少優質小麥。
據了解,目前國內小麥市場供應總體趨緊,基層糧源所剩無幾,手中有余糧的貿易商大多持糧惜售,這是造成目前小麥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雖然國儲拍賣從1月份便開始進行,政策小麥持續投放,但是區域供應和質量要求并不均衡也未能滿足市場需求,其中河北省2015年產托市麥拍賣結束,但河南省卻還未開始,期間盡管臨儲小麥成交率連續提高,但是華北地區小麥價格卻依然高位。據悉2017年第12周我國國家政策小麥周投放量276.67萬噸,周成交量47.43萬噸,成交率17.14%,2015年托市小麥起拍價2460元/噸,成交均價為2500元/噸左右,按國家規定出庫費用30元/噸,再加上升水及運費,輪換糧進廠成本與目前工廠自身掛牌收購價格相差無幾,同時因政策糧存放時間較久,仍需要2016年產優質小麥來搭配使用,因此市場對2016小麥存在一定的剛性需求。
當前無論是從拍賣區域供應,還是從拍賣成交價格,還是拍賣數量和質量,都未能有效緩解市場需求讓小麥價格退燒。與此同時,小麥價格高企導致制粉企業利潤微薄或虧損,面粉及麩皮銷售疲軟,制粉企業盈利率下降抑制企業開機率。據統計,目前國內大多中小型制粉企業處于半停產狀況,其中大多僅僅是為了留住員工及保住市場份額而繼續進行加工生產。除了制粉企業需求低迷外,由于小麥價格處于歷史高位,相比其他農產品比價偏高,尤其是跟玉米價格相比,在飼用替代上當前毫無優勢可言,下游飼用需求幾乎為“零”。與此同時,2016年全球小麥供給充裕使得國際麥價走勢承壓明顯,內外價差持續擴大,同品質國產麥比配額外進口麥高出100-200元/噸,這使得進口小麥仍有“可趁之機”。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2月份中國進口小麥229,456噸,比上年同期增加116.36%,其中澳大利亞進口小麥128,847噸,同比增長310.47%。
據農業部最新統計,2016年我國冬小麥播種面積較上年穩中略減,但優質專用小麥面積在增加,占比達到79%,每一輪小麥價格的走高都伴隨著市場優質小麥的稀缺,而新一季優質小麥種植面積的增加將有效增加優質糧源的供應。從近期天氣來看,2017年的天氣也不太可能重復2016年的極端天氣,2016年主產區在小麥收獲期間遭遇連陰雨天氣,造成大部分地區新麥質量、產量雙降,而2017年1月全球各大氣象機構相繼宣布弱拉尼娜現象即將消散,弱拉尼娜消散后取而代之的可能是中性模式。據悉我國新季小麥將在6月份前后將陸續上市,雖然當前國內小麥現貨價格仍偶有上漲,但從期貨市場價格來看,未來伴隨著時間的推移,新麥的上市將徹底解決市場缺糧的現狀,而下游需求低迷以及受到進口麥的沖擊,筆者預計后期小麥價格持續走高的勢頭將有所退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