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省糧食局舉行新聞通氣會通報秋糧收購進程:自3日啟動秋糧最低價收購預案以來,我省秋糧價格趨穩,截至13日,普通品種稻谷價格回升到最低收購價上下,優質品種價格則高于最低價;由于準備充分,糧食主產區沒有大的倉容緊張問題,確保農民賣得出糧食。
就在10日,國家發改委出臺《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其中包括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業內人士認為,這是最低價收購政策調整的一個重要信號,對未來糧食生產有重要指導意義。記者在秋收現場采訪時了解到,種糧調結構已迫在眉睫。
不是好品種怎能賣好價
截至13日,興化市周莊鎮文寶糧食合作社負責人李文寶種植的367畝稻子已全部收獲并被大米加工企業買走。他種植的南粳9108,是省農科院選育的優質稻米品種。“水分超過最低價收購的標準,但每斤價格還比最低價高出2分錢。”李文寶說,稻子還沒收獲時,加工企業就跟他說好,這個品種稻子有多少要多少。
李文寶所在合作社共有224名成員,水稻種植面積超2萬畝。少數成員種的是普通品種,這些稻子只能賣到糧庫,糧庫按規定扣除超出的水分和雜質后,給出的價格是每500克1.45元左右,比南粳9108少7分錢。這些農戶苦惱于稻子賣不出好價,李文寶則反問他們:不是好品種,怎賣得出好價?
丹陽市司徒鎮種糧大戶彭軍后悔沒多種優質品種。這位來自安徽的青年農民種了1000多畝水稻,但南粳9108只種了200多畝,其他都是普通品種,普通品種賣到糧庫每500克僅1.43元,而水分和雜質同樣超標的南粳9108賣到加工廠,價格超1.5元,算下來損失上萬元。“明年一定全種優質品種!”他說。
優粳比雜粳畝均增收180元
位于海安縣的季和米業負責人劉昌明說,普通品種的粳稻,大米加工業內叫“雜粳”,他所在企業今年出的收購價是每500克1.5元,與最低收購價持平,南粳9108和南粳5055的收購價每500克要高出0.15元,如以粳稻畝產600公斤算,雜粳和優質品種畝均收入差距達180元!為什么企業愿意高出一大截價格收購優質品種?因為加工出來的大米好銷,加工企業的利潤也高。
“我眼看著本地的優質稻米品種種植面積逐年增加,這跟市場‘無形之手’的指揮有關。”劉昌明說,前年海安優質稻米種植面積占比為20%,去年為40%,今年達60%。
鹽城市大豐區糧食局局長王秋楓告訴記者,盡管大豐是全省產糧大縣(區),但他今年沒為倉容發愁,截至14日該區倉容還有很多余量,原因是本地80%面積種的是南粳9108,這些稻子不會賣到糧庫,多數已被本地加工企業和上海光明集團買走,“價格也非常好,普遍超過最低收購價。”
在不少地方,優質品種種植面積占比仍不高。截至13日,鹽城市鹽都區郭猛鎮糧食經紀人仇桂保已收了3000多噸稻子,大部分是雜粳,賣到糧庫每500克在1.44—1.45元左右。據他了解,本地種植南粳9108的面積只有兩三成,他收購的這部分稻子是分倉存放的,收購價每500克比雜粳高出0.1元。“優質稻子專門賣給加工企業,他們不收雜粳。”
省糧食局有關負責人說,目前,南通、泰州、揚州等地優質品種種植面積占比已超過50%,其他地區優質品種推廣種植的潛力還很大。
調整品種成糧農當務之急
這些天,高郵市五里壩國家糧食儲備庫主任王奎錦每天早上7點半就上班,一直忙到晚上8點左右。他所在的糧庫今年可用來收購秋糧的倉容達1萬噸,截至13日收了4000噸。“省糧食局推出‘滿意蘇糧’APP后,種糧大戶在手機上就能直接與加工企業對接售賣優質稻,因此本地國有糧庫倉容不成問題,糧農沒有賣糧難問題。”入倉稻子多數是雜粳,優質品種幾乎都被加工企業“搶”走。
在糧食收儲企業工作30年,王奎錦對連年啟動的最低價收購印象很深。他說,對于普通品種來說,最低價收購其實就是最高價,國家為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而出臺舉措。多年來,最低價收購政策客觀上成為種糧農民增收主要根源。據他觀察,最低收購價可能會下調——今年的稻子價格每500克比去年下調5分錢,明年的麥子價格比今年低3分錢,大家估計明年的稻子最低收購價還得下調。“如果農民尤其大戶種的是普通品種,即使賣到最低收購價,也會減收。”在他看來,優質品種絕大部分直接進入市場、由市場定價,而近年來優質品種的市場價一直穩穩高于最低價,如果種優質品種,即使明年稻子最低價下調,農民增收也不會受到什么影響。
記者注意到,國家發改委在《關于全面深化價格機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表示:圍繞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口糧絕對安全等,逐步分離政策性收儲“保增收”功能,激發市場活力,同步建立完善相應的補貼機制和配套政策。也就是說,過去十多年來的最低價收購,在某種程度上保證種糧農民實現增收,但當國內外糧價差距不見縮小,這種“保增收”手段變得不可持續,只能采取國際通行的市場化收購加補貼機制。
這一政策傳遞出的信息是:不排除最低收購價繼續下降、逐步與市場價靠攏的可能。如果仍寄希望于靠最低價收購保證種糧收益,將變得比較困難。政策日漸明朗,調整品種結構,主動調、快點調,已成廣大糧農的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