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網下去三網空
5月26日是長江安慶段為期一個月的刀魚專項捕撈期最后一天。下午5時許,忙碌了一天的漁民余云保收起了今年的最后一網,和大多數漁民一樣,他今年只捕到不到10斤刀魚,只有往年約三天的量。“四網下去,三網空,很多有捕撈證的漁民都不愿捕刀魚了”。漁民王根德既是安慶市大觀區漁民專業合作社社長,又同時承擔著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多家科研機構長江漁業資源監測任務。他告訴記者,去年同期,一網下去都有十多條刀魚,一天約有兩三斤。
據安慶市大觀區的漁民估算,該區今年共發了85張刀魚捕撈證,而每天出去捕魚的漁船卻捕不到10條。
產量創歷史新低
“幾乎就是沒刀魚可捕”,昨天下午,安慶市漁業局副局長宋祿山告訴記者,今年長江安慶段確實創下了刀魚捕撈旺季尾數、個頭、重量等多個歷史新低,刀魚產量不及去年的一成。
不僅是上游的長江安慶段出現刀魚產量歷史新低,昨天下午記者從蕪湖市漁業漁政管理中心獲悉,今年長江蕪湖段刀魚的產量也下降。“刀魚的產量不到去年的一半”,該中心葛站長說,系歷史最低點。
刀魚價不升反降
物以稀為貴,那么今年刀魚的行情如何呢?“魚價?無魚哪有價”,安慶的宋副局長回答道。
蕪湖的葛站長告訴記者,今年的刀魚價不升反降。葛站長介紹,漁民習慣上將刀魚分為大刀、中刀和小刀,大刀重量在3兩以上,中刀在2到3兩之間,小刀2兩以下。雖然今年刀魚產量減少得厲害,但價格卻不升反降,比如中刀,現在是220元左右一斤,而往年要300多元。
刀魚產量歷史新低專家分析五種原因
安慶市漁業局副局長宋祿山分析說,主要是水體污染嚴重,導致其生存環境遭到破壞,數量急劇減少;其次是大壩建造阻隔了洄游通道,造成部分洄游性魚類不能到達產卵場進行繁殖;第三是人類活動如船舶航行、挖沙等干擾了魚類生存環境;第四是受潮水及其他環境因素影響導致刀魚產量產生波動;第五下游的過度捕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