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隨著大部分地區(qū)的托市收儲糧庫基本完成收購任務,市場上新小麥購銷活躍度明顯降低,制粉企業(yè)也降低了收購力度,采取壓價收購的策略,新小麥收購價格繼續(xù)呈現穩(wěn)中偏弱格局。陳麥市場需求疲軟,購銷清談,國家臨儲小麥成交量與成交率仍處谷底。但筆者對小麥后市仍有期待,新麥市場現狀雖顯疲軟,但仍有諸多因素提振后市。
收購進度明顯放緩,政策提振能力有限
國家糧食局統計數據顯示,截至8月15日,河南、江蘇等9個主產區(qū)各類糧食企業(yè)收購新產小麥5529萬噸,比上年同期減少1121萬噸。截至8月15日,河南全省累計收購小麥164.4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34.2億公斤。其中:按最低收購價收購78.7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25.3公斤;按市場價收購85.7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8.9億公斤。截至8月20日,安徽省全社會累計收購小麥871.69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27.44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yè)收購443.87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303.53萬噸;按最低收購價收購368.49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94.1萬噸。
從上述數據我們可以看出,雖然新小麥集中收購截止日期為9月30日,距現在仍有1個多月的時間,但從當前市場反饋信息來看,大部分地區(qū)的收購已經進入尾聲,可以說收購形勢大局已基本定型,估計后期托市收儲數量很難再有大幅度的提升,對新小麥價格提振能力將非常有限。
陳麥需求疲軟,拍賣成交低迷
8月18日,國家舉行第422批最低收購價小麥競價交易會。安徽、河南兩市場共競價銷售托市小麥115.08萬噸,環(huán)比增加0.4萬噸;共成交0.66萬噸,較上周減少0.15萬噸;成交率為0.57%,環(huán)比下降0.13個百分點。從分省成交數據來看:安徽市場計劃銷售政策性小麥84.99萬噸,實際成交0.66萬噸,成交率為0.78%,環(huán)比上升0.28個百分點,成交均價2500元/噸,環(huán)比上漲19元/噸。河南市場競價銷售最低收購價小麥30.1萬噸,全部流拍,為河南小麥競價拍賣以來首次零成交。8月19日,國家臨儲進口麥拍賣會計劃銷售存儲于青海的2013年美2號軟紅冬麥5730噸,全部流拍。
由于近期國內小麥行情整體呈現穩(wěn)中偏弱的態(tài)勢,而且在新麥低價的刺激下,制粉企業(yè)在陳小麥拍賣市場的參與度不高。筆者預計,在底拍價并無調整的情況下,后期政策性小麥成交仍將維持低迷。
進口小麥總量低于去年,或提振后市國內麥價
海關總署數據,7月進口小麥30萬噸,1-7月共進口小麥172萬噸,同比下降36.3%。另外,受全球小麥市場供應充裕、出口競爭激烈和宏觀經濟憂慮的影響,美國小麥期貨價格繼續(xù)走低。截止8月21日,9月交貨的美國2號軟紅冬小麥FOB價格為220.9美元/噸,合人民幣1413元/噸;到中國口岸完稅后總成本約為1953元/噸,比去年同期跌86元/噸。
雖然美麥價格較低,但大部分均為國企配額采購,中小型制粉企業(yè)基本無法獲得。再加上近期人民幣匯率上漲以及進口小麥需占用龐大資金的影響下,預計后期進口麥的總量將繼續(xù)減少,這對國內小麥后期價格有一定的提振作用。
麥市政策性特征猶在,仍需關注國家調控政策
筆者個人認為,后市小麥價格漲幅大小,不僅僅是要看下游需求面轉好程度,還要看國有庫存小麥競價銷售價能否出現調整,是否會降低拍賣底價,以及明年小麥市場政策如何調整,尤其是后者。
一般來說,每年的10月份,秋播前國家將公布下一年度的小麥最低收購價。而從近幾年國家各項惠農方針政策來看,糧價呈現穩(wěn)步上漲走勢符合國家政策要求。并且小麥作為糧食作物,國家的調控力度仍將可期待,如果明年繼續(xù)執(zhí)行托市收購政策,并繼續(xù)調高小麥最低收購價,那么這將是支持并決定小麥繼續(xù)走高的重要因素。
未來三個月小麥行情走勢預估
9月份,小麥市場行情普遍上漲將成為大概率事件,依照當前市場供需狀況,預計9月份漲幅為0.02-0.03元/斤,雖然難有大漲幾率,但山東、河北、河南等省的新麥市場二等糧價格躍升至1.2-1.23元/斤問題不大,不過其他區(qū)域的次糧行情恐難有明顯好轉。
10月份,如果不出意外,2015年的托市價格將及時發(fā)布,綜合多種因素,筆者認為小幅(漲幅小于4%)提高托市收購價的可能性要大于大幅(漲幅大于4%)提高托市價格,當然也不排除繼續(xù)維持1.18元/斤的現有托市價格,下調的可能性基本沒有。屆時市場隨著小麥流通數量增加而逐步止?jié)q回穩(wěn)。
11月份,一般是小麥市場的出貨期,為加大市場供應,預計新季托市小麥將陸續(xù)登場,而新作玉米大量上市,也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飼料需求對小麥的消耗。各主產區(qū)小麥價格以穩(wěn)為主,個別地區(qū)受供需及過去價格過高影響而小幅向下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