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下旬以后,國內小麥市場受流通糧源階段性供需偏緊、面粉企業補庫、飼用替代增加等因素共同推動,各地小麥價格漲勢明顯。據了解,此輪上漲大體維持月余時間,上漲幅度為0.02~0.05元/斤。常規上看,國內小麥市場素有“金九銀十”的通俗說法,市場價格也多會在此段時間出現階段性走高。今年后期小麥市場又該如何演繹?
麥市走向整體顯得偏弱
8月份,主產區新小麥活躍程度較7月份降低,市場收購進度放緩,流通市場特別是質差小麥供給壓力依然較大。受此拖累,新小麥收購價格基本延續弱勢運行。
截至8月底,主產區制粉企業2015年新產普通小麥進廠價為2360~2420元/噸,部分地區價格較月初下跌20~60元/噸,較上年同期大多下跌60~200元/噸。
今年夏收,南方銷區面粉加工企業采購新小麥數量有限。當前廣東地區各港口2015年新產普通小麥港口報價均在2490~2500元/噸,福建福州地區2015年江蘇產三級紅小麥港口成交價2490元/噸,較月初價格下降10~30元/噸,較上年同期下跌65~80元/噸。今年小麥價格同比偏弱,主要原因還是市場需求疲弱,各市場主體采購積極性不高。如8月份國家臨儲小麥共進行4次拍賣,投放小麥459.47萬噸,成交2.78萬噸,周平均成交率僅為0.61%,較上月同期下滑0.59個百分點,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22.37個百分點。
新麥收購數量同比減少
與7月份相比,8月以來主產區新麥收購進度進一步放緩。盡管安徽省啟動省級小麥臨時收儲,河南出臺了2015年不完善粒超標小麥的銀行貸款給予適當貼息政策,但由于主產區大部分企業新麥收購基本結束,對市場的整體提振作用相對有限。
截至8月20日,河南全省累計收購小麥170.2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30.6億公斤。其中,按最低收購價收購80.2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23.9億公斤;按市場價收購90.0億公斤,比上年同期減少6.7億公斤。
截至8月21日,安徽省全社會累計收購小麥872.71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30.17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444.3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305.46萬噸;按最低收購價收購368.82萬噸,較上年同期減少295.21萬噸。
從中儲糧河南分公司獲悉,針對新學期開始、不少農民急于把糧食變現支付子女入學費用的現狀,河南省新增小麥托市收購庫點45個。至此,該省今年共確定5批小麥托市收購庫點總數達1371個,是歷年來數量最多的一次。另外,湖北在襄陽、隨州、荊門、荊州、孝感等5市也啟動了小麥臨時收儲。市場預計,個別地區或出現新的售糧小高峰,收購期會進一步延長,不過,整體收購數量仍很難達到上年水平。
流通糧源較往年同期偏高
2014年新產小麥上市后,無論是國家托市收購還是市場收購均較積極。集中收購期間,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計收購新產小麥7363萬噸,收購總量占當年總產量的60%以上,占商品量的70%以上,導致階段性市場糧源供需偏緊。
今年新麥上市以來,受需求疲軟、部分地區小麥質量不高的影響,多元主體入市收購積極性不高。雖然國家在主產區部分地區啟動托市較早,但執行政策較為嚴格,收購狀況并不理想,收購數量較上年同期大幅減少,使得流通領域小麥積壓數量仍較高,估計往年由于市場階段性供給偏緊所導致的行情不易出現。
另外,國家臨儲陳麥庫存依然高企。由于國內小麥行情整體呈現穩中偏弱態勢,而且在新麥低價的刺激下,制粉企業在陳小麥拍賣市場的參與度不高。市場預計,在拍賣底價并無調整的情況下,后期政策性小麥成交仍將維持低迷,臨儲陳麥去庫存依然艱難。
市場難現往年秋季行情
一般而言,9月份是傳統意義上的面粉銷售旺季,隨著國內面粉市場需求逐步回暖,以及中秋、國慶節假期的到來,制粉企業開工率將會不斷提高,采購小麥的積極性將會隨之增加。筆者認為,9月份小麥市場行情或會有所好轉,但由于市場供給充足的整體局面難以實質性改變,往年同期市場階段性上漲行情或難以出現。
一方面,中后期小麥市場難現缺糧,市場主體看淡。機構預計,2015年小麥總產量約為2310億斤,2015/2016年度國內小麥消費量約2297億斤,雖然口糧需求隨人口增加繼續增長,但由于年度飼料用小麥數量下降,小麥新增供需結余約45億斤,供需關系繼續改善,市場難現缺糧局面,各市場主體對后期行情普遍看淡。
另一方面,市場需求不僅疲弱,而且顯得單一。受產能過剩、市場競爭激烈的制約,我國小麥、面粉市場“麥強面弱”的矛盾一直相當突出。雖然9月份以后市場有望不斷回暖,但從往年的經驗看,面粉總體行情仍會大體穩定,節日提振效果也難以給市場帶來大的價格波動。估計制粉企業在上下兩頭受到擠壓的市場環境下,做多小麥庫存的欲望不會很高。
2014年第三季度,國內玉米價格上漲迅猛,飼料企業使用小麥替代玉米的價格優勢明顯,小麥飼用消費數量持續增加。7月下旬至8月上旬,河南飼料企業豬料生產全部使用小麥,小麥使用比例為60%;江蘇一些大型養殖企業豬飼料小麥替代玉米比例達到80%;而今年這一現象基本沒有出現。從近期小麥、玉米價格走勢來看,前期一度縮小的比價關系再度擴大,使得小麥作為能量飼料代替玉米的可行性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