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當下,我國糧食生產、糧食市場有一些讓人看不懂的地方:一方面是糧食進口激增,一方面是庫存積壓、賣糧難再度來襲;一方面是“誰來種糧”的憂慮,一方面是“十一連增”的驕人成績;一方面是資源環境壓力日增,一方面是簡單追求產量的沖動不減……或許有人說,糧食多了總是好事。然而這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面。糧食多的背后,市場是不是正常?糧食結構有沒有問題?農民的種糧積極性如何保護?糧食生產是不是可持續?這些都是需要認真研究、深入思考的問題。半月談記者近期深入多個糧食大省采訪,發現保障糧食安全正面臨新的形勢和考驗,相關戰略和政策措施都到了調整的關口。
近期山東四市、河北雖然新增一些地區托市收儲小麥的糧庫,使得小麥流通糧源偏緊,但并沒有引起價格大漲,反而使得部分面粉廠繼續壓價收購,迫使國內小麥價格呈現小弱局面。造成這種行情的主要原因是市場缺乏需求支撐。糧庫托市收購嚴格以及需求恢復緩慢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市場對近期階段供給偏緊的憂慮,后市需求若無明顯利好,麥價預計最多小漲,大漲的可能性非常有限。9月中下旬以來,受小麥市場流通糧源偏緊及“雙節”效應的拉動,國內小麥市場價格出現一輪上漲行情。但此輪行情僅能算是溫和上行,價格并未出現大漲。
糧源供應有所偏緊,麥價大漲困難重重
據市場反應,受“中秋”、“十一”雙節的拉動,9月中旬的小麥市場購銷有所回暖,但需求并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觀,企業采購心態依然謹慎,小麥價格變化不大,往年市場階段性上漲行情并沒出現。從近期市場變化情況看,盡管小麥市場供給表現階段性偏緊,市場流動性貿易小麥總量減少,但面粉加工企業總體行情沒有大的改觀,節日提振效果亦沒有對小麥市場帶來明顯的價格波動,整體上小麥價格基本延續溫和走強態勢。甚至有市場人士認為,前階段小麥價格的上漲,更多程度上也并非需求的拉動,而是政策收購所引發的有效供給能力下降所致。
面粉廠運營艱難,采購動力明顯不足
9月份以來,盡管小麥市場流通糧源供給依然偏緊,但國家最低收購價小麥拍賣成交數量及成交率仍然非常慘淡。這主要也是因為面粉的效益較差,面粉和副產品的利潤太低,使得其對小麥的需求明顯減少且壓價收購意愿明顯。從主產品面粉來看,迫于小麥價格上漲的壓力,盡管一些面粉企業小幅上調面粉出廠價格,但提價心態較為謹慎,且提價幅度也遠遠低于小麥價格上漲的幅度。從副產品麩皮價格來看,隨著開機率的提高,麩皮供應增加,其價格仍然受到壓制。 這就使得制粉企業受到上下兩頭的擠壓,其加工利潤狀況難有大的改觀,這將制約其大量補充小麥庫存的積極性。從近期現狀來看,盡管面粉銷售情況有所好轉,但“麥強粉弱”的市場格局并未改變。尤其是隨著近期小麥價格不斷走高,制粉企業經營壓力有增無減。
麥市心態偏空,大幅波動的可能性較低
從中長期市場看,今年小麥再度獲得豐收,市場整體供需并不缺糧。如果市場需求得不到實質性改善,小麥市場很難有大的行情出現,去年集中收購結束后小麥市場長時間的低迷也基本證明了這一點。 另外,我國小麥市場“政策市”特征相對明顯,尤其在今年托市收購數量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后期小麥價格的波動幅度要看政策的調控程度,估計在政策調控下小麥市場價格難以出現大幅漲跌。9月中旬以來的小麥市場,盡管流通糧源偏緊,但由于下游需求沒有出現明顯改觀,因此市場心理表現相對平和,階段性供給偏緊并沒有引發用糧企業對后市糧源的過分擔憂。
筆者預計,在國家沒有出臺刺激小麥出庫的政策之前,國內小麥現貨市場的階段性供需偏緊格局將會維持一段時間,這樣小麥價格將繼續維持弱勢運行,逐漸貼近國儲托市價格附近。如果后期需求沒有明顯好準,為小麥價格上漲提供動力,那么小麥價格出現進一步大漲的幾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