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包子貴了5毛錢一個,個頭沒見大,肉也沒見多多少啊!”昨天,市民紀先生去鄞州區飛虹新村附近的包子鋪里買早點,發現常吃的肉包子漲價了。
春節過后,寧波市場上的豬肉價格一反常態,一路堅挺,直至突破歷史最高價格。豬肉價格淡季不淡,使得目前一頭毛豬的利潤達到1000元。市場驚呼:豬真的“飛起來了”。
豬肉的價格波動牽動著上下游市場的神經:屠宰場負責人發現,豬肉貴了,寧波人每天吃肉數量也在減少;吃貨們也感覺,盤子里的肉少了,餐館里帶肉的菜不多了;而對于曾飽嘗虧損仍堅守的養殖戶來說,終于享受到豬肉漲價的紅利,但多年來的經驗也讓他們有些許不安:豬肉這一波飛漲過后,“豬周期”的拐點是否會馬上到來?
消費者
一個肉包子貴了0.50元
菜場肉價也讓馬大嫂“肉痛”
市民紀先生是飛虹新村附近一家包子鋪的常客,昨天一早他去包子鋪買肉包,發現1元一個的肉包沒有了,標價牌上換上了大肉包,標價1.50元一個。“當時想著肯定是包子變大了,咬下去才發現,以前和菜包子個頭差不多的肉包子,漲價后看上去還沒有菜包子的個頭大。”紀先生說包子鋪老板的解釋聽著也在理,豬肉不斷漲,過去1元一個的肉包子賺不到錢只能漲了。
每年春節過后都是豬肉消費的淡季,不出意外的,寧波市場上的豬肉價格都會走低。不過今年春天的豬肉價格一反常態,春節后一度飆升至歷史最高價格。“買一根排骨三十多元,骨頭沒有多少,都是肉啊,腿肉只要十幾元一斤就夠了。”紀先生看著宋詔橋菜場的肉價,也直呼“肉痛”。
記者昨天在宋詔橋、華嚴等菜場走訪了解到,目前腿肉和條肉的售價最高在16元左右/500克,仔排更是最高賣到29元/500克,都比春節前高出2元~5元。“現在賣肉不賺錢,你知道毛豬進價有多少高啦!”宋詔橋菜場一位豬肉經營戶面對顧客對肉價的嗟嘆,也這樣吐槽。
寧波市發改委和市價格協會每周聯合發布的民生商品價格監測信息,忠實地記錄下了甬城豬肉零售價的漲幅。今年1月4日,麥德龍超市的豬去骨后腿肉零售價格是11元/500克,3月28日價格為14元/500克,漲幅超過20%。沃爾瑪超市聯豐店的去骨后腿肉也從1月4日的9.80元/500克,上漲到了13.80元。三個月不到的時間,一斤豬肉漲了4元左右,漲幅超過了25%。
餐館
有排骨的飯普漲了幾元錢
不敢貿然漲價,餐館里的肉菜品種變少了
肉價飛漲,餐館們也感覺“壓力山大”。對于吃貨們來說,最直觀的感受就是,肉菜貴了也少了。“38元一盤的豬五花肉,就在盤子上鋪了這么薄薄的一層。”市民潘女士中午常在外面吃飯,她發現如今烤肉店和火鍋店里的豬五花肉雖然價格沒變,分量都變少了。
江東興寧路附近一家小餐館的外賣菜單上,原價28元的牛肉排骨飯變成了31元,豆豉排骨飯等帶豬肉的蓋飯都貴了2元~4元不等。“豬肉價格漲餐館壓力大啊,不過菜品價格不能隨便漲。”貼閣碧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餐館里含肉的菜品價格沒變。
不過有細心的消費者發現,最近一段時間,不管是食堂還是快餐店里,帶豬肉的菜都少了。有網友就吐槽:“以前食堂里每個禮拜至少有一天要吃肉餅蒸蛋,現在幾個禮拜都沒見到了,大排、白切肉也很少吃到過。”
“對于餐館來說菜品價格是不能隨便漲的,如果肉價漲得不多,餐館大多會自我消化。而像現在這樣漲得這么多,時間又長達好幾個月,企業吃不消,肯定要想辦法應對了。”市區一家大型餐館的餐飲總監告訴記者,春節后餐館悄悄調整著菜品的種類,減少了以豬肉為主要原料的菜肴比例。
市場
肉價創新高消費量也少了
豬源減少是豬價高位運行的主要原因
“低迷了3年多,毛豬價格最近一下突破了歷史最高價。”寧波方興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傅鵬俊介紹,這一波豬價格是從去年4月開始緩慢恢復的,去年4月開始,毛豬價格告別3年來的低迷行情,首次突破7元/500克,升至養豬盈虧點以上,此后一路緩慢上漲。到今年春節后,原本應該有所下降的毛豬價繼續飆升,一度漲到11元/500克的歷史最高點。與2014年毛豬收購價的低谷5元/500克相比,目前的豬價漲了一倍。最近幾天,寧波的毛豬價格維持在10.30元~10.5元/500克。
“這幾天白條肉批發價格是12.5元~12.75元/500克,已經是歷史最高價格了。”寧波市肉禽蛋批發市場總經理范偉生介紹,從去年年底開始,豬肉批發價就一直處于上漲通道中,不少經營戶都反映,豬越來越少了。
豬肉價格的上漲,直接導致消費量的下降。寧波方興食品有限公司是寧波市區主要的生豬定點屠宰場,傅鵬俊介紹,目前該公司的生豬日屠宰量已經從去年同期的1100頭左右,降到900多頭。
“二師兄”身價的持續上漲,還牽動著資本市場。近來A股中的養殖板塊也炒得火熱,3月份以來,絕大部分養殖概念股都漲了,包括新五豐、雙匯發展、龍大肉食在內的養豬以及豬肉加工個股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漲幅。
此次豬肉價格在淡季不跌反漲是什么原因?“主要還是受供求關系影響,寧波市場上的豬肉七成來自外地。豬源少了,價格自然就上漲。”傅鵬俊介紹,此輪上漲和養殖成本無關,因為作為豬飼料主要構成的玉米,在2015年至今保持了總體下跌態勢。“前兩三年生豬養殖行業持續低迷,加上各地不斷提高環保門檻,劃定‘禁養區’和‘限養區’,包括寧波在內的很多地區能養豬的地方都少了。”傅鵬俊介紹,在市場和環保的雙重壓力下,一些外地的散養戶陸續退出市場,導致今年能繁母豬和生豬存欄量下降,市場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
養殖戶
虧了三年零一個季度終于轉盈
希望肉價回歸合理價位
豬肉價格的飛漲,對于飽嘗虧損之苦的生豬養殖戶來說,是結束了煎熬的日子。“我仔細算過,在去年4月豬價開始上漲前,豬價已經低迷了三年零一個季度。”傅鵬俊說。
現在養一頭生豬能賺多少錢?記者請業內人士算了一筆賬。目前養一頭豬加上人工、水電、飼料等費用,規模養殖場的毛豬保本售價大概在6.5元/500克,成本的高低根據養殖場的規模和管理水平不同有所上下。按現在的毛豬收購價格10.30元/500克算,一頭125公斤的生豬出欄的利潤能達到950元左右,管理水平高的豬場賣一頭豬賺1000元并不難。
余姚盛天養殖公司是一家養殖規模1.5萬頭生豬的養殖場,昨天記者聯系養殖場負責人陳鵬飛,他也長長地舒了一口氣:“豬肉價格總算是漲了,前兩年的虧損幾乎把我老本都虧空了,最慘的時候,手上一點錢都沒了。”陳鵬飛告訴記者,雖然養豬多年,也看慣了豬肉價格的漲跌,但前兩年的豬價低迷期太過漫長,堅守實在不易。
在賣一頭豬倒虧一兩百元的時候,陳鵬飛場里的能繁母豬縮減到了五六百頭,生豬養殖規模也降了一成多。如今看著市場行情好轉,陳鵬飛的農場里正滿負荷養豬,能繁母豬也達到800頭左右。
“說句良心話,我們養殖戶也不希望看到豬價大漲大跌。”陳鵬飛說,他希望豬肉價格早日回歸合理范圍,平穩的價格和合理的利潤是養殖戶們最想要的,不希望看到“豬周期”再次上演。
“價高傷民,價賤傷農”的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被業內人士稱為“豬周期”。典型的“豬周期”循環軌跡是:肉價上漲———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增加———肉價下跌———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減少———肉價上漲,周而復始,這就形成了所謂的“豬周期”。
對于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近日國家發改委發出警示,指出近期生豬價格居于高位,帶有恢復性和補償性,是過去三年生豬價格偏低引發產能適應性調整的結果。雖有利于調動養殖戶積極性,保障市場豬肉供應,但目前豬糧比價處于較高水平,已進入黃色預警區域,可能會引起養殖戶過度補欄,導致生豬產能過度擴張,使生豬價格很快進入下跌通道。
寧波市價格監測與成本監審局也發出生豬成本收益預警信息,今年2月,我市生豬生產成本收益處于黃色預警區域,說明生豬生產處于中度上漲態勢。因此建議生豬養殖場戶要理性判斷生豬價格未來走勢,進一步提高風險意識,合理安排補欄。
專家
肉價推高CPI更是民生問題
建議對低收入群體供應平價肉
“豬周期”的走勢不僅關系到老百姓的餐桌,也影響著重要的經濟指標CPI,CPI的漲跌則直接關系到貨幣政策的寬松基調。
有分析指出,今年2月份CPI漲幅攀升到2.3%,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豬肉價格同比上漲了25.4%。3月以來豬價再度大漲,自然也會拉動CPI數據繼續上行。不過,今年豬肉價格在CPI中權重有所下調。據推算,豬肉價格權重已從上一年的3%調低到了2.34%,這會降低CPI隨豬價大幅漲跌的波幅。
“豬肉問題不只是一個CPI的問題,也是民生問題。對于窮其一生也就是溫飽有余一點的老百姓,豬肉問題其實是幸福問題。”浙江萬里學院副教授郭鑒認為,豬肉貴不貴是個經濟問題,但是牽扯到了老百姓的感受,就應該考慮到民眾的感受。在寧波的外來務工人員,尤其是低收入階層,依然是購買豬肉的主要消費群體。建議有關政府部門著手制定對策,調動儲備肉,開賣平價肉,在豬肉價格高企的時候降低低收入群體吃肉的負擔。